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

文言指定篇章串講:逍遙遊(4)


《逍遙遊》(4)
【文體介紹】
        上文屬哲理散文,即藉文字談宇宙人生之道。《史記‧老子韓非列傳》中說:「莊子者,蒙人也,名周……故其著書十餘萬言,大抵率寓言也。」所謂寓言,是指「寄寓之言」,司馬遷指出《莊子》一說十餘萬言的內容,皆是有所寄託。選文的兩則故事,正正貫徹了寄託的特點,莊子借「惠施之大瓠」和「不龜手之藥」的故事,寄託了無用之用的道理。莊子喜用寓言去談哲理,在文章中發揮其如汪洋大海般的想像力,在先秦散文中可說別樹一幟。

編案:西方的寓言(fable),指含有教訓、諷刺意味的小故事,和傳統中國對寓言的解釋略有不同。

【主旨】
本文選錄《逍遙遊》中的兩則故事,第一則講述魏王送給惠子一個大葫蘆,可是這個大葫蘆毫無用處,惠子於是把它擊碎。莊子就此說了「不龜手之藥」的故事,宋人用這種藥作漂洗工作時使用,但有人卻買下此藥進獻吳王而得到封地,從故事帶出「善用其大」的道理。
第二則故事講述惠子有一棵大而無用的樗樹,莊子藉此帶出樗樹正因為看似無用,所以可以避開斧斤,從而帶出「無用之用」的道理。

【文章分析】
內容分析
        文章選自《莊子‧逍遙遊》的後半部分,所謂「逍遙」,是指不受約束,自由自在處身於天地間。
選文通過惠施和莊子的對話,帶出「無用之用」的主題。文章可分作兩部分,第一部分是惠子提到魏王送給他一個大葫蘆,惠子認為葫蘆大而無用,於是把它打破。莊子指惠子「拙於用大」,並說出不龜手之藥的故事,故事講述某宋國人有一種「不龜手」的藥方,他們世世代代從事漂洗棉絮的工作,宋人就利用這種藥方方便工作。後來有人買下這藥方,並把藥方獻給吳王,吳王任命這人為將領,他在冬天帶軍隊和越國交戰,因為他把不龜手的藥給士兵使用,把越人殺得大敗,結果他得到吳王封地。莊子藉這個故事,說明所謂用,其實有不同的方法;惠子認為大葫蘆無用而把它打破,不如想想葫蘆的其他用途,例如把它變成大樽,成為自由自在浮於江湖的工具。
        第二部分惠子說它有一棵大而無用的樗樹,樗樹的樹幹臃腫,分枝彎彎曲曲,沒有木匠會採用它。莊子回應說狌狸東西跳躍,卻經常踏中捕獸器而喪命;斄牛身軀龐大,連鼠也不能捕捉。莊子的意思是有用與無用只是主觀判斷,惠子的樗樹如果種在人煙稀少的廣漠,在樹下徘徊躺臥。樗樹不會受斧頭砍伐,它在世俗眼中的無用,就正正可以給人們盡其所用。
        惠子關於有用無用的看法,是一般世俗人的看法,他只看重事物的實際功效。莊子則希望人類打破主觀的成見,從不同的角度看萬事萬物,一些看似無用的東西,如惠子所說的大葫蘆、樗,實際上可有大用;一些一直以來只有某種用途的東西,如故事中的不龜手之藥,加以變通就可以有其他用途;一些看似靈巧惹人羨慕的東西如狸狌之類,自身陷入險境也不自知,而笨鈍如斄牛可能令人覺得大而無當,卻因此得享天年。凡此種種,可見有用無用全是人類的成見,而人類亦不善於從大的方面運用不同的事物(「拙於用大」)。假如我們能善於用大,則可以自由自在而無所拘束,好像用大葫蘆浮游於江湖,利用樗樹徘徊躺臥,可見莊子所提的「無用之用」,是和他所提倡的「逍遙」互相呼應的。
技巧分析
        莊子所運用的語言是獨特的,《莊子‧寓言》:「寓言十九,重言十七,巵言日出。」意思是指《莊子》一書,寄託之言(寓言)佔他的言論十分之九,引用前賢古人的說話(重言)佔十分之七,荒誕不經、不依常理的言論(巵言)經常出現。從選文中,我們可窺見莊子文字的特點,莊子和惠子討論無用之用,他不是對惠子的看法逐點駁斥,而是用說故事的方法,而這些故事均寄託了莊子對有用、無用的看法,屬「寓言」。「重言」不見於選文中,但莊子對大瓠、狸狌、斄牛的看法都是異於常人,表面看似荒誕不經,屬「巵言」。
        除此之外,莊子巧置譬喻,如形容惠子頭腦不靈活是「有蓬之心」。又常用誇飾之法,例如指惠子種成的葫蘆容量竟達五石、形容斄牛是「其大若垂天之雲」! 這些寫法,可增加文章的趣味性,我們讀莊子的文章,可細心欣賞其如江河大海的無窮想像力。

(《逍遙遊》系列完)


文:廖sir、二喬工作室(中文教育)編輯部

請到二喬工作室面書讚好此文:

瀏覽二喬新設網頁,可獲取更多語文資訊:

二喬工作室,提供不同類型文字,助你增廣見識,擴闊眼界:
二喬通識閱讀http://2kiu-ls.blogspot.hk/
浪蕩天涯 尋覓桃源(旅遊消閒文字)http://2kiu-workshop-travel.blogspot.

文言指定篇章串講:逍遙遊(3)


《逍遙遊》(3)


【課文】
逍遙遊(節錄)

惠子1謂莊子曰:「魏王23我大瓠之種4,我樹5之,成6,而實五石7,以盛水漿8,其堅不能自舉9也。剖之以為瓢10,則瓠落無所容11。非不呺然12大也,吾為其無用而掊13之。」莊子曰:「夫子固拙於用大矣14。宋人有善為不龜手15之藥者,世世以洴澼絖16為事。客聞之,請買其方百金17。聚族而謀曰:『我世世為洴澼絖,不過數金;今一朝而鬻18技百金,請與之。』 客得之,以說19吳王。越有難,吳王使之將20,冬與越人水戰,大敗越人,裂地21而封之。能不龜手一也22;或以封,或不免於洴澼絖,則所用之異也。今子有五石之瓠,何不慮以為大樽23而浮於江湖,而憂其瓠落無所容,則夫子猶有蓬之心24也夫!」
惠子謂莊子曰:「吾有大樹,人謂之樗25。其本擁腫26不中繩墨27,小枝拳曲28不中規矩29,立之塗30,匠者不顧。今子之言,大而無用31,眾所同去也32。」莊子曰:「子獨不見狸狌33乎?卑身而伏,以候敖者34;東西跳梁35,不辟36高下;中於機辟37,死於罔罟38。今夫斄牛39,其大若垂天之雲;此能為大矣,而不能執鼠。今子有大樹,患其無用,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40,廣莫之野41,彷徨42乎無為其側,逍遙乎寢臥其下。不夭斤斧43,物無害者44,無所可用,安所困苦哉!」

【注釋】
1.          惠子:惠施,宋人,曾擔任魏相,莊子好友。
2.          魏王:魏惠王,因魏建都於大梁,世又稱為梁惠王。
3.          貽:贈送,粤音怡。
4.          大瓠之種:葫蘆的種子。瓠,粤音胡。
5.          樹:種植,作動詞用。
6.          成:長成。
7.          實五石:果子有五石重。實,種子。石,度量衡單位,一百二十斤為一石。編案:有謂石即擔,讀亦作擔,誤!一擔百斤,一石百二斤,兩者為不同的單位。
8.          漿:原指濃稠的液體,這裏泛指液體。
9.          其堅不能自舉也:太過堅實不能自己堆立起來,案即太重所以會歪倒。舉,立。
10.      瓢:勺,盛水器皿。
11.      瓠落無所容:葫蘆大得沒有東西可以盛載。瓠落,即廓落,大的意思。
12.      非不呺然大也:不能說不是又空又大。呺,亦作「枵」,段玉裁《說文解字》注:「枵,大木貌」,枵與呺通,即指葫蘆像大木一樣,既大而中間多空穴。呺,粤音梟(hiu1)
13.      掊:擊破,粤音剖。
14.      夫子固拙於用大矣:你原來不善於利用大的東西。夫子,指惠子。固,原來。拙,不善於。
15.      不龜手之藥:令到手部不龜裂的藥品。龜手,形容因天氣寒冷乾燥,手部皮膚爆裂如龜紋。另一說,「龜」、「皸」互通。坼,裂;皸(粵音君),手足坼裂。
16.      洴澼絖:洴,粵音平。澼,漂,粤音闢。洸,棉絮,粤音光。
17.      百金:百斤,承上文,即以百斤黃金購買藥方。
18.      鬻:賣,粤音育。
19.      說:游說,粤音稅。
20.      吳王使之將:吳王教他擔當將軍。
21.      裂地:分割土地。
22.      一也:指同樣是不龜手之藥。
23.      何不慮以為大樽:為甚麼不計劃把它變成一個大樽。慮,計劃。一說慮,即「攄」,縛繫。大樽,原指盛酒器皿,這裏指把葫蘆繫於身上,浮游於江湖之中。
24.      蓬之心:蓬,雜草,特點是彎曲不直。蓬之心是指內心如蓬草一樣彎曲不直,即指惠子腦筋閉塞。
25.      樗:喬木,木質惡劣,嗅之甚臭,粤音書。
26.      擁腫:木瘤盤結。
27.      不中繩墨:不合乎法度。繩墨,木工取直的工具(案:即直尺),引申指法度。中,粵音眾。
28.      卷曲:彎曲。
29.      不中規矩:不合乎規則。規矩,畫圓的工具(案:即圓規),引申指規則。中,粤音眾。
30.      塗:同途,路旁。
31.      大而無用:浮誇而沒有用處。大,浮誇。
32.      眾所同去:一般人都拋棄不取。去,拋棄。
33.      狸狌:野貓和鼬鼠。
34.      敖者:敖,同「遨」,遨翔之物,指雞鼠之類。
35.      跳梁:跳躍。
36.      辟:同「避」,粤音避。
37.      機辟:機關。辟,粤音闢。
38.      罔罟:捕獸的網。罔,通「網」。罟,粤音古。
39.      斄牛:亦作旄牛,粤音離。
40.      無何有之鄉:一無所有的地方。鄉,地方。
41.      廣莫:廣大無邊。莫,大。廣莫亦作「廣漠」。
42.      徬徨:徘徊。
43.      不夭斤斧:不會死在斧頭之下。夭,少壯而死,這裏指死。斤斧,斧頭。
44.      物無害者:沒有東西傷害它。


【語譯】
惠子對莊子說:「魏王送給我大葫蘆的種子,我種下後結出的葫蘆大得有五石的容量。用它來盛水,它卻因為太過堅實而不能自己堆立起來;切開它當瓢,葫蘆大得沒有東西可以盛載。不能說不是又空又大,我因為它無用,把它擊破了。」莊子說:「你原來不善於使用大的物件。宋國有善於製作防止手凍裂的藥,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棉絮為職業。有個客人聽說了,請求用一百斤金來買他的藥方。宋國人召集全族人商量說:『我家世世代代從事漂洗棉絮的工作,一年所得不過數金;現在賣掉這個藥方馬上可得百金,請大家答允我把它賣掉。』客人得到藥方,就去游說吳王。那時正逢(吳和)越國有戰事,吳王就命他為將。冬天,跟越國展開水戰,大敗越人(編案:因為吳人用採用了不龜手之藥,因而耐於水戰),吳王就分封土地獎賞他。同樣是不龜手之藥,有人靠它得到封賞,有人卻只會用於漂洗棉絮,這是因為使用方法不同啊。現在你有可容五石的大葫蘆,為甚麼不把它繫於身上而浮游於江湖呢?你卻擔憂它大而無處可容納,可見你的心胸如蓬草一樣!
惠子對莊子說:「我有一棵大樹,人們叫它作樗;它的樹幹木瘤盤結,不合乎法度,小枝彎彎曲曲,不合規矩。種在路邊,木匠都不看它一眼。現在你的言論,大而沒有用,大家都不相信。」莊子說:「你難道沒見過野貓和鼬鼠嗎?牠們屈身伏在那裏,等待捕捉路過的小動物;牠們東跳西躍,不避高下;踏中捕獸機關中,就死於羅網下。至於那旄牛,它大如天邊的雲;這可以說夠大了,但是卻不能捕鼠。現在你有一棵大樹,擔憂它沒有用,為甚麼不把它種在沒有人煙,廣闊無邊的原野,隨意地徘徊在它的旁邊,逍遙自在地躺在它下面。它不會死在斧頭之下,甚麼也不會傷害它。沒有甚麼用得着之處,哪裏會有困苦呢?」 


(未完,待續)

文:廖sir、二喬工作室(中文教育)編輯部

請到二喬工作室面書讚好此文:

瀏覽二喬新設網頁,可獲取更多語文資訊:

二喬工作室,提供不同類型文字,助你增廣見識,擴闊眼界:
二喬通識閱讀http://2kiu-ls.blogspot.hk/
浪蕩天涯 尋覓桃源(旅遊消閒文字)http://2kiu-workshop-travel.blogspot.

2017年9月28日 星期四

文言指定篇章串講:逍遙遊(2)

無用有用很難定義,一般人眼中無用的廢料,
也可變成有觀賞價值的藝術品。

《逍遙遊》(2)


【莊子眼中的有用與無用
無用之用

某人位高權重,富可敵國,世俗人會視這類人是有用之人;某人碌碌無能,一貧如洗,世俗人會視這類人是無用之人。但事實真的如此嗎?如果社會上人人都是行政總裁,人人都是部門主管,而沒有清潔工人、裝修師傅,你想這個社會能運作嗎?我們能過舒適的生活嗎?由此可見,有用與無用,純粹是人類的主觀判斷,而有關判斷很多時是因為人類急功好利,鼠目寸光所致。

        正因為我們目光短淺,故此我們常被眼前的事物所蒙蔽,例如埃及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在尼羅河阿斯旺建水壩,以為建成水壩可解決尼羅河每年泛濫的問題;水壩建成,尼羅河真的不再泛濫,但沿河的農田因為沒有泛濫的河水沖刷,竟致土地肥力大減,農作失收,農民為提高收成,於是大量使用化肥,結果釀成無可彌補的生態災難。《莊子‧逍遙遊》中記載了一則故事,大鵬鳥遷往南方,激起三千里的水花,飛上九萬里的高空,乘六月的大風飛去。蜩與學鳩取笑大鵬,指他們盡力飛行,碰到樹就停下來,只需帶三餐的糧食,到百里遠的地方,何必像大鵬一樣到千里以外之地,帶備三月的糧食。莊子從有關的故事下了一個結論:「小知不及大知」,興建水壩的建築師,和蜩與學鳩沒有分別,他們只看到眼前的利益,以為建水壩就可解決泛濫問題,卻不知水壩帶來連鎖的影響。世俗的人,只重小知小用,而不識大才大用,於是只計較眼前利益而錯過很多東西。

        《逍遙遊》有一則故事,惠子利用魏王送的種子種了一個大葫蘆,葫蘆雖大,用來盛水卻不能自己堆立,剖開來做瓢又大得沒有東西可盛載,結果惠子把它打碎了。莊子對惠子的回應是「拙於用大」,他認為既然有一個這麼大的葫蘆,何不把它變成一個大樽,然後浮游於江湖之中。這個故事帶出的啟示是人們往往被眼前的東西所局限着,不能想得遠一點、深一點,這就是「拙於用大」!如上文所舉的埃及阿斯旺水壩為例,如果施行工程前能通盤考慮,例如泛濫的河水雖然會引起水患,但只要適當疏導,甚至可引導泛濫的洪水灌溉更多土地,如此便能化危為機,這就是「善於用大」!

        再者,有用無用,完全是人的主觀價值判斷,《逍遙遊》記載另一則故事,惠子說他有一棵大樹叫樗,這棵大樹樹幹木瘤盤結,枝節彎曲,所以樹雖然大,但工匠都不屑一顧。莊子的回應是既然有這麼一棵大樹,何不把他種在沒有人煙的廣漠之上,自己無拘無束,逍遙自在的躺在樹下。因為這棵樹沒有用,所以不會受到斧頭之類東西的傷害,不受傷害就不會有所困苦。知道無用之用的道理,就能打破世俗的局限,逍遙於天下。因此,理解「無用之用」,便能感受到「逍遙」的真意。

        細菌,一種肉眼也看不見的東西,表面上看似微不足道,甚至有些細菌更會令人生病,因此有些人想消滅細菌,但如沒有了細菌整個地球的生物都會滅亡,表面看來,細菌無用,但實際上它是有大用。只要細心觀察,莊子「無用之用」的理論時常能應用在我們生活之中,可是世人總是把眼光放在表面上的有用,而不懂從整體思考有用無用,就如有很多人只看到細菌微不足道之處,而忽略了細菌對整個生態的作用一樣。關於無用之用,可以《莊子‧人間世》的一句話作結:「人皆知有用之用,而莫知無用之用也。」



(未完,待續)


文:廖sir、二喬工作室(中文教育)編輯部

請到二喬工作室面書讚好此文:

瀏覽二喬新設網頁,可獲取更多語文資訊:

二喬工作室,提供不同類型文字,助你增廣見識,擴闊眼界:
二喬通識閱讀http://2kiu-ls.blogspot.hk/
浪蕩天涯 尋覓桃源(旅遊消閒文字)http://2kiu-workshop-travel.blogspot.

2017年9月26日 星期二

文言指定篇章串講:逍遙遊(1)


《逍遙遊》(1)


【導讀/背景】
    本篇文字節錄自《莊子‧內篇‧逍遙遊》,共有兩則故事。第一則故事通過莊子與惠子的對話,見到二人對大葫蘆瓜的不同處理方法,帶出「拙於用大」的話題。莊子以宋國人賣治療皮膚龜裂藥的故事,說明不少人不善於發揮事物的優點。從而可見同一件事物,不同人使用,會有不同的效果。
    第二段說明「無用之用」的意義。「樗」是一種大樹,樹幹盤結、小枝彎曲、不合繩墨、不合規矩,外表看來無用卻不會遭砍伐,因而得享天年,莊子藉此說明無用也可能是最「有用」之處。
    莊子生於戰國中期,西周以來的禮樂制度已完全崩壞,列國都希望在短時間內稱霸一方,所以大部分君主都重用講霸道、用權術的游士。莊子生於這個強凌弱、眾暴寡的亂世,他對縱橫游士的處事方式固之然並不滿意,對儒家學派的信徒希望恢復古制也不以為然。在這種背景下,莊子把視線由世人移向自然界,他認為人在整個宇宙世界中,只是一個渺小的個體,而整個自然界則是無限永恆的,人應追求逍遙(絕對的自由),把生命放入無限的時間和空間中,從自然界領略這種自由。

【作者】
莊周(約公元前369-286),戰國時宋國蒙(今河南商丘)人,世稱莊子。大家對莊周事蹟所知不多,較為肯定是他曾當漆園吏。莊子活躍於戰國中期,約於孟子同時。當時列強爭雄,戰亂頻仍,思想家為求得到列國君主賞識,均各出其謀。可是莊子卻不屑追求名利,他繼承了老子的道家學說,追求絕對的自由(逍遙),認為做人處世應順應自然,安時處順,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。
世傳莊周著有《莊子》一書,《莊子》一書共三十三篇,其中分內篇(7)、外篇(15)、雜篇(11)。有些學者認為外篇和雜篇非莊子撰寫,而是他的學生或莊子的信徒所寫。《莊子》一書,又名《南華經》、《南華真經》。

(未完,待續)


文:廖sir、二喬工作室(中文教育)編輯部

請到二喬工作室面書讚好此文:

瀏覽二喬新設網頁,可獲取更多語文資訊:

二喬工作室,提供不同類型文字,助你增廣見識,擴闊眼界:
二喬通識閱讀http://2kiu-ls.blogspot.hk/
浪蕩天涯 尋覓桃源(旅遊消閒文字)http://2kiu-workshop-travel.blogspot.



2017年9月16日 星期六

文言指定篇章串講 : 魚我所欲也(5)


《魚我所欲也》(5)
    「捨生取義」的思想建基於孟子的性善說,而《論四端》是孟子性善說的基礎所在,重溫《論四端》一文,當有助同學加深了解「捨生取義」的精神。
    不少同學在初中時都會讀過《論四端》一文,但隨歲月流逝,想不少同學已忘記箇中的內容,本工作室把《論四端》原文及語譯附於下文供大家參考。

附錄:論四端
孟子曰: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。先王有不忍人之心,斯有不忍人之政矣。以不忍人之心,行不忍人之政,治天下可運之掌上。
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,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,皆有怵惕惻隱之心,非所以內交孺子之父母也,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,非惡聲而然也。由是觀之,無惻隱之心,非人也;無羞惡之心,非人也;無辭讓之心,非人也;無是非之心,非人也。惻隱之心,仁之端也;羞惡之心,義之端也;辭讓之心,禮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人之有是四端也,猶其有四體也。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,自賊者也;謂其君不能者,賊其君者也。
凡有四端於我者,知皆擴而充之矣,若火之始然,泉之始達。苟能充之,足以保四海;苟不充之,不足以事父母。」
錄自《四書章句集注‧孟子集注卷三公孫丑章句上》

附錄【語譯】
  孟子說:「每人都有同情別人的心,先王有同情別人的心,才有關懷人民的施政。憑着同情別人的心,施行關懷別人的政治,治理天下如把物件在掌上運轉一樣(輕而易舉)
    所以說每人都有同情別人的心,(道理在於)現在有人忽然見到一個小孩子快要跌進井裏去,都會有驚懼同情之心,並非想和小孩子的父母結交,並非想獲取鄉里朋友的稱讚,並非厭惡名聲受損。由此看來,沒有同情心,不是人啊;沒有羞恥心,不是人啊;沒有謙讓心,不是人啊;沒有判別是非心,不是人啊。同情心,仁的發端;羞恥心,義的發端;謙讓心,禮的發端;判別是非心,智的發端。人有這四種發端,就像人有四肢一樣。有這四發端而自己認為不行的人,是自我傷害的人;認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,是傷害他的君主的人。

具有這四種發端的人,懂得把它擴充起來,就像剛燃燒的火,剛流出的泉水。假使能夠擴充,便足以安定天下,假使不能擴充,不足以供養父母。


(《魚我所欲也》系列完)

文:廖sir、二喬工作室(中文教育)編輯部

請到二喬工作室面書讚好此文:

瀏覽二喬新設網頁,可獲取更多語文資訊:

二喬工作室,提供不同類型文字,助你增廣見識,擴闊眼界:
二喬通識閱讀http://2kiu-ls.blogspot.hk/
浪蕩天涯 尋覓桃源(旅遊消閒文字)http://2kiu-workshop-travel.blogspo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