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岳陽樓記》(1)
【導讀/背景】
【導讀/背景】
宋仁宗慶曆三年(1043年),范仲淹以參知政事(副宰相)身分向仁宗上「十事疏」,提出裁汰冗官,改善經濟的改革建議,仁宗接納他的建議,史稱「慶曆變法」。但「慶曆變法」只推行了幾個月便受到保守勢力的反對,范氏被外放為陝州四路宣撫使。
滕宗諒,字子京,和范仲淹是同科進士,曾任涇州(今甘肅涇州)知州,後被告發濫用公錢,先被貶知鳳翔府,後再貶為岳州(今湖南岳陽)知州。滕子京到岳州後,用心施政,處處為老百姓着想,並重新修葺當地名勝岳陽樓。岳陽樓修葺完畢,滕子京寫信給好友范仲淹,請他為重修的岳陽樓寫文章一篇。范仲淹雖然未曾到過岳陽樓,仍欣然接受滕子京所託,寫下了這篇傳誦千古的《岳陽樓記》。
雖然滕子京在岳州施政做到政通人和,但岳州是偏遠之地,他難免有所埋怨。所以范仲淹以過來人身分,提醒滕子京以古代聖賢為榜樣,要做到「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」,亦借此以自勉。
《岳陽樓記》屬雜記(詳見「文體介紹」部分)類文體,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,但兼有記事、描寫、抒情、議論的成份,文章結構嚴謹,用詞巧妙,是雜記類文章的上上之作。
【作者】
范仲淹(989-1052年),字希文,蘇州吳縣(今江蘇蘇州市)人,北宋著名政治家。
范仲淹兩歲喪父,由母親謝氏撫養,謝氏貧無所依,被迫改嫁平江府推官朱文翰,范仲淹遂改姓名為朱說。雖然幼逢不幸,惟范仲淹沒有自暴自棄,他勤奮好學,而且胸懷遠大的志向,以天下為已任。後來范仲淹到睢陽應天書院讀書,他勤學苦讀,每日煮粥一碗,粥涼凍後將之一分為四,餓時以之充飢。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(1015年)高中進士,恢復本姓范。
范仲淹曾任秦州、通州等地的地方官,政績斐然。當時西夏興起,經常為患西北邊地,朝廷把范仲淹外調至延州(今陝西延安),和另一名臣韓琦共同防範西夏入侵。韓、范二人採用屯田固守的方法,西夏人遂不敢貿然入侵,西北混亂的局面得以穩定下來。後來范仲淹向宋仁宗提出著名的「十事疏」,其重點是精簡當時冗贅的官僚系統,節省國家的財政開支,仁宗賞識范仲淹的才華,委任他推行改革。慶曆三年(1043年),仁宗擢升范仲淹為樞密副使、參知政事(副宰相),范仲淹到位後積極推行變法改革,歷史稱之為「慶曆變法」。可是變法不久,保守官員群起反對,未幾范仲淹被罷去參知政事一職,變法亦宣告失敗。此後他到鄧州、杭州、青州等地任地方官,最後病死於徐州。死後獲贈兵部尚書,諡文正。世傳《范文正公集》。
范仲淹的文學創作不多,惟質量甚高,其文佈局宏大,氣象萬千,其中《岳陽樓記》乃千古傳誦的名篇。其詞蒼涼豪放,意境高遠,名作有《漁家傲》、《蘇幕遮》等。
(未完,待續)
文:廖sir、二喬工作室(中文教育)編輯部
請到二喬工作室面書讚好此文:
瀏覽二喬新設網頁,可獲取更多語文資訊:
二喬工作室,提供不同類型文字,助你增廣見識,擴闊眼界:
浪蕩天涯 尋覓桃源(旅遊消閒文字)http://2kiu-workshop-travel.blogspot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