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完見解,再和大家談論證。
甚麼是論證?從邏輯學說,論證須有前提、推論過程和結論。前文所提的角度,可以說是前提,這方面大部分考生都能掌握。但考生常犯的毛病是有了前提,推論的過程欠奉,又或不嚴謹,接着很快就得出結論,這樣下筆的話「見解論證」部分是不會取得高分的!
以2016年文憑試考卷為例,假如考生選取了「認識世界」為書單,然後從「學習」的角度去論述,但文章只是舉了一些認識世界類的書目名稱,然後就得出結論,指認識世界類的書單能吸引同學。如此寫法分數不會高,因為評卷員會覺得欠缺論證的過程。
正確的做法是先交代論述的角度,然後確立2-3個分述的角度去論證(類似整合拓展的小角度),再從每個小角度作論證。以下是筆者的示例(以「有助學習」這一角度為例) -
我會選擇「認識世界類」為推薦書單,原因如下:
首先,認識世界類的書籍有助我們學習。(主要論述角度)全球化是社會的大趨勢,無論在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,均要求新一代對世界有宏觀的認識,可是現時大部分香城的學生,不是沉迷於電子遊戲世界中,就是埋首於教科書中以應付考試,世界觀明顯不足,認識世界類的書籍正可彌補我們學習不足之處。(設想面對的問題,令以下的論述更有說服力)閱讀認識世界的書籍的好處之一是能拓闊我們的視野,(分述角度一)廿一世紀的學習,不應只局限於課堂的學科中,我們對世界的一切都應有所了解,例如我們學習通識科和地理科,有必要對全球暖化的現象有所認識,課本關於全球暖化的資料不算多,但如我們閱讀《從溫度變化看地球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》之類的書籍,必定可擴闊我們的視野,這樣對我們的學習會有正面的幫助。(論證一)除此之外,認識世界類的書籍好處之二是有助我們成為世界公民,(分述角度二)全球化是廿一世紀的大趨勢,作為地球公民,我們不應故步自封,有需要了解各地的風俗和文化,例如看《郵票是一種文化》、《天天有節慶:全球33個不同地方的節日》之類的書籍,必能讓我們對世界各地的文化有粗略的認識,這些書籍的內容,無論將來我們到外地旅遊、留學或工作,都會有正面的作用,令我們更易認識及融入不同文化之中。(論證二)從以上兩方面可見,認識世界類的書籍有助我們學習。(結論,回應主要論述角度)
從上例可見,筆者從兩個角度(拓闊視野及學習成為世界公民)凸顯認識世界類書籍能有助我們學習這個主要論述,大家留意當中的推論過程,關鍵在於不是一下子就下結論,而是層層加以分析。最後要提大家,分述的角度必須緊扣大角度去論證。
文:廖sir
請到二喬工作室面書讚好此文:
瀏覽二喬新設網頁,可獲取更多語文資訊:
二喬工作室,提供不同類型文字,助你增廣見識,擴闊眼界: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