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3月29日 星期四

指定文言篇章串講:詞三首之青玉案(3)



【文章分析】
內容分析
本詞以元夕賞燈的情況為背景,描寫作者追尋意中人的經過。
上半闋寫元宵盛況。起句「東風夜放花千樹」形容元宵的「燈飾」如春風吹過的繁花一樣盛開。「更吹落,星如雨」,是比喻中的比喻,寫燈火閃爍不停,像漫天星星,如雨一樣的吹落地上。「寶馬雕車香滿路」,渲染當時的熱鬧場景,華麗的馬車滿佈街中,周圍散發出香氣。「鳳簫聲動,玉壺光轉,一夜魚龍舞」,寫出元宵熱鬧的動態,「鳳簫」是從聲音方面見到現場的喧囂,是聽覺的烘托。「玉壺」寫月色,正月十五是月圓之夜,流轉增添其動態,「魚龍舞」可見到燈飾不是靜止的,躍動的燈飾令現埸更具動感。各種感官的融合,交織成一片喧囂熱鬧富動感的圖畫。這一刻,熱鬧情景,可謂達到沸點。
下半闋寫苦苦追尋意中人的韻事。「蛾兒雪柳黃金縷,笑語盈盈暗香去」,盛妝的女子,婀娜的丰姿,迷人的笑靨,惹人神魂顛倒。「眾裏尋他千百度」,苦苦追尋,那些花枝招展的佳人卻是遙不可及。「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燈花闌珊處」,回頭一看,想找尋的意中人卻在燈火稀疏之處,原來之前苦苦追尋的並不是心中所企盼的對象。這位不愛熱鬧,自甘寂寞,孤芳自賞的佳人,究竟其外貌神韻是怎麼樣?作者所述又有沒有更深層的意思?作者並沒有明言,留待無限的空間供讀者想像。
技巧分析
        《青玉案》「元夕」的寫作和修辭技巧各具特色,略說如下:
1. 感官描寫,立體生動:詞中運用了不同的感官描寫,略說如下:
j 視覺描寫:「東風夜放花千樹,更吹落,星如雨」,從視覺上描寫燈;「寶馬雕車」,從視覺上寫馬車佈滿街,寫出元宵街道的熱鬧。「玉壺光轉」,從視覺上寫月色的流轉。
k 嗅覺描寫:「香滿路」,是嗅覺的點染,街上香氣四溢,以見其熱鬧。「暗香去」從嗅覺上豐富了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仕女形象,亦帶出之後的「那人」和這些仕女並不一樣。
l 聽覺描寫:「鳳簫聲動」,是聽覺的烘托,渲染了元夕熱鬧的場面。「笑語盈盈」從聽覺上點染仕女的形象。
各種感官的融合,交織成一片豐富多變的立體圖像。
2. 妙用比喻,設想奇幻:開首以「東風夜放花千樹」起句,驟看似是寫春風吹拂下繁花盛放,細看是以花喻燈,而有關比喻又充滿動態,可謂十分傳神。作者再進一步寫道:「更吹落,星如雨」,承上句的比喻,春風一吹,繁花像滿天星星如雨一樣吹落地上,比喻中復有比喻,有關的比喻想像豐富,令人腦海中滿佈奇幻絢麗的影像。
3. 含蓄婉轉,餘韻無窮:詞以「驀然迴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」收結,究竟詞中的「他」有何吸引之處?作者有沒有寄托?詞只是點到即止,並沒有解答以上的疑問,留下無限的空間給讀者聯想。
4. 巧用襯托,突出形象:詞的上闋寫燈火熱鬧的場景,正面襯托那些「娥兒雪柳黃金縷,笑語盈盈暗香去」的仕女的形象。而這些盛妝的仕女,則反面襯托了在燈火稀疏處的「那人」,燈火越熱鬧,越見「那人」與其他仕女的不同。通過正面和反面的襯托,突出了「那人」孤高不凡的形象,實在是十分巧妙的手法。
5. 多變的修辭手法:
修辭手法

句子
備註
借喻
j

東風夜放花千樹。

本體是燈飾,略去,喻體是春風吹拂下盛放的繁花。
明喻
j

星如雨。
這是比較特別的修辭手法,借喻之中有明喻。
誇張
j
東風夜放花千樹,更吹落,星如雨。
故意誇大花燈的數量及亮度,花燈如繁花般多,如繁星灑落般燦爛,如雨一樣密集。
注意這句兼用了借喻、明喻、誇張三種修辭手法。
借代
j

k
寶馬雕車香滿路。

娥兒雪柳黃金縷。
寶馬雕車借代富貴人家。
娥兒、雪柳、黃金縷均是婦女的飾物,借代刻意打扮的仕女。
對偶
j
鳳簫聲動,玉壺光轉。

疊字
j
笑語盈盈暗香去。


(《青玉案》系列完;指定文言篇章串講亦全部完成)

文:廖sir、二喬工作室(中文教育)編輯部

請到二喬工作室面書讚好此文:
瀏覽二喬新設網頁,可獲取更多語文資訊:

二喬工作室,提供不同類型文字,助你增廣見識,擴闊眼界:
二喬通識閱讀http://2kiu-ls.blogspot.hk/
浪蕩天涯 尋覓桃源(旅遊消閒文字)http://2kiu-workshop-travel.blogspot.

指定文言篇章串講:詞三首之青玉案(2)



【課文】

青玉案 元夕


東風夜放花千樹1。更吹落、星如雨2。寶馬雕車3香滿路。鳳簫4聲動,玉壺光轉5,一夜魚龍舞6。  
蛾兒雪柳黃金縷7。笑語盈盈8暗香9去。眾裏尋他千百度10。驀然11迴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12

據鄧廣銘《稼軒詞編年箋注》卷一。

【注釋】
1.東風夜放花千樹:比喻花燈如春風吹過後的繁花般燦爛。東風,春風。花千樹:花燈之多如千樹開花。
2. 星如雨:指燈火閃爍不停,像漫天星星,如雨一樣的吹落地上。
3. 寶馬雕車:裝飾華美的馬車
4. 鳳簫:即排簫,因其聲如鳳鳴,因而得名。
5. 玉壺光轉:歷來對此句有三種解釋:一是指月色流轉;玉壺,指月亮。一是指時光流逝,如作此解釋玉壺指漏壺;漏壺,古代計時器的一種。一是指白玉燈的光在流轉,如此解釋玉壺是南宋時代的一種燈的名稱,其名為玉壺,用白玉製造,據說其光耀眼奪目。三說皆通,譯文以月色流轉作翻譯。
6.  魚龍舞:魚形龍形的彩燈在舞動。
7.  蛾兒雪柳黃金縷:蛾兒、雪柳、黃金縷,皆古代婦女的首飾,這裏借代盛妝的婦女。
8.  盈盈:儀態美好。
9.  暗香:指女士身上的淡淡香氣。
10.千百度:千百次。
11.驀然:突然,猛然。
12.闌珊:幽暗、零落稀疏。


【語譯】
        東風拂過,花燈晃動,如樹上的繁花盛開。更像漫天星星,如雨一樣的吹落地上。駿馬和華麗的車輛擠滿路上,芳香滿路。動人悅耳的鳳簫聲,四處回蕩;皎潔的月色,光華流轉。整個晚上,魚形龍形的花燈在舞動。
美人穿戴華麗,盛妝參與燈會。盈盈的笑語夾着淡淡的幽香,飄然而去。人群中遍尋她的影蹤千百次,猛然回頭,那人就在燈火幽暗的地方。

【文體介紹】
詞的體制如下:
        詞牌:詞牌是樂曲名稱,大部分和詞的內容無關,《念奴嬌》、《聲聲慢》、《青玉案》三首詞的詞牌和內容無關,作者只是根據有關詞譜填詞,例如同是《青玉案》,不同人填詞會有不同版本。惟部分早期出現的詞牌,詞的內容和詞牌相關,如《憶江南》,詞的內容和思憶江南的人和事有關。
        小題(詞題):有些作者在詞牌之下再加「小題」,加上「小題」的做法在北宋早期才出現,如辛棄疾名篇《青玉案》「元夕」,「元夕」便是小題,小題往往揭示了詞的重點、寫作背景或原因、亦有提示讀者的作用,閱讀時不能忽略。
        詞序:為清楚交代詞的寫作背景或原因,有些作者會在正文前寫一段短的文字。例如:
    三月七日,沙湖道中遇雨,雨具先去,同行皆狼狽,余獨不覺。巳而遂晴,故作此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蘇軾《定風波》
    蘇軾藉序文交代寫作《定風波》的原因,把詞序和詞的內容結合閱讀,當更清楚作者想表達的主題思想。
    篇幅:按照詞的篇幅長短,詞可分為三類 – 58字以內稱「小令」,50-90字為「中調」,90字以上為「長調」。《青玉案》共67字,屬中調。
    段數:一段詞稱作一片或一闋。全首詞只得一段稱「單調」,兩段稱「雙調」,三段稱「三疊」,四段稱「四疊」。《青玉案》共兩片,屬「雙調」。
    押韻:詞的押韻有嚴格規定,作詞者要按詞譜要求押韻,不同詞牌的押韻要求都會有分別。《青玉案》上片樹、雨、路、轉、舞押韻;下片縷、去、度、在、處押韻。
    平仄:詞的平仄亦有嚴格規定,作詞者須據詞譜規定填上合乎平仄的字,否則會視為不合格律。

【主旨】

描寫作者在元宵燈會中找尋意中人經過,當中刻劃了迷離恍惚,若即若離,既驚且喜的心情。

(未完,待續)

文:廖sir、二喬工作室(中文教育)編輯部

請到二喬工作室面書讚好此文:
瀏覽二喬新設網頁,可獲取更多語文資訊:

二喬工作室,提供不同類型文字,助你增廣見識,擴闊眼界:
二喬通識閱讀http://2kiu-ls.blogspot.hk/
浪蕩天涯 尋覓桃源(旅遊消閒文字)http://2kiu-workshop-travel.blogspot.

2018年3月28日 星期三

指定文言篇章串講:詞三首之青玉案(1)



【導讀/背景】
元夕,又稱元宵,是古代重要節慶之一。這一晚遊人如鯽,彩燈璀璨,都人仕女都會雲集觀燈。歷來寫元宵燈節的作品,不計其數;獨是辛棄疾這首詞傳誦不衰,堪稱為寫元夕最出色之作。
全首詞辭彙豐富,設想奇特。「眾裏尋他千百度。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」,更是千古傳誦的佳句,當中的「他」究竟所指為何,實在是耐人尋味,更增添了這首詞的神秘感及韻味。
詞的具體創作年份已不可考,據近代學者鄧廣銘考證,約作於宋孝宗乾道六、七年(11701171)間,當時作者首次在南宋首都臨安當官。

【作者】
少年英雄
辛棄疾(1140-1207),字幼安,號稼軒,濟南(今山東濟南市)人。辛棄疾出生時,長江以北的國土已被女真族建立的金國所佔領,代表漢人正朔的南宋朝廷只能守住長江以南的半壁江山。辛棄疾的父親早死,他自小由祖父辛贊撫養長大。辛贊在金朝當小官,棄疾自小跟祖父登山涉山,認識了黃河兩岸的山川風俗,也了解當時的民間疾苦。當時的金主元顏亮(海陵王)荒淫無道,好大喜功,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(1161),金主親領六十萬大軍南侵,沿途強征民伕,搜括民財,導致北方人民騷動,其中耿京在淮北一帶起事,聚眾二十多萬,後來辛棄疾加入了耿京的軍隊,當時辛氏二十二歲。元顏亮南侵宋朝,被宋將虞允文所敗,後更被亂兵所殺。繼位的金世宗一方面派軍隊清剿耿京等起事者,一方面利誘參與者投降,耿京的部下張安國利慾薰心,殺耿京後欲投降金人,辛棄疾帶着五十親兵為耿京報仇,親手把張安國捉拿,然後帶着萬多人南逃至南宋。
壯志未酬 鬱鬱而終
南歸後,南宋朝廷授予辛棄疾官職。這時的辛棄疾雄心壯志,希望一朝一日可帶領軍隊打敗金人,洗雪靖康國恥,恢復漢人江山。
南宋朝廷為酬答辛棄疾南歸,曾先後授予他不同的官職,但實際上卻不予重用。辛氏欲北伐中原,恢復漢人江山的美夢始終無法實現。辛棄疾南歸後二十年,因感處處受掣肘而無所施為,決定效法晉代的陶淵明隱居,他在信州上饒購買田地,建築了一座莊園,名為「稼軒」,後來並把「稼軒」作為自己的別號。
宋寧宗嘉泰三年(1203),宋廷再次起用辛棄疾擔當浙江東路安撫使,當時辛棄疾已六十四歲。宰相韓侂冑想借助辛棄疾的威名北伐,北定中原是辛氏一生的心願,但他深知要收復失地必須有周詳考慮,他向朝廷提出審慎用兵的建議,為人剛愎自用的韓侂胄沒有理會他,辛棄疾只好再次引退。宋寧宗開禧二年(1206),宋廷再次任命辛棄疾為浙東安撫使,辛氏以老病為由婉拒。同年,韓侂冑魯莽出師伐金,結果三路喪師。辛氏亦在開禧四年(1204)含恨而終。
豪放多變的詞風
辛棄疾才華橫溢,能文能武,在文學上,辛氏尤其長於詩詞,而以詞的成就更高。他的詞作,論者謂繼承了北宋蘇軾詞的豪邁奔放風格,世人喜以「蘇辛」並稱。實質上他的詞風格多變,有繼承蘇詞奔放風格的作品,也有婉約含蓄,聯想豐富之作。元朝人把辛棄疾的六百多首詞作,編輯成《稼軒長短句》一書。

【他是誰?】
眾裏尋「他」

「眾裏尋他千百度,驀然迴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」,當中的「他」,究竟指的是甚麼呢?歷來均有不同解讀。
若就詞的表面意思理解,當中的「他」應是作者心儀的女子,在璀璨的燈光下,作者見盡花枝招展,笑語盈盈的女子,但這些女子都不是作者心儀的對象。所謂「過盡千帆皆不是」,作者尋覓了很多回,也找不到心儀的對象。誰知回頭一看,「那人」就在燈光稀疏的地方。當然,作者心儀的女孩子是貌美、是賢淑,還是個性獨特,讀者可以有很多想像空間。
有些學者認為以上的解釋太過表面,他們認為詞中的「他」有所寄託,他可能是指作者自己,尋尋覓覓,始終都找不到一些清麗脫俗之徒,回頭則猛然醒覺,那人不是已在眼前嗎?這個甘於淡薄,孤芳自賞的人正是作者自身。
又有學者把這幾句詞連繫到作者的政治經歷,當中的「他」和「蛾兒雪柳黃金縷」的仕女完全不同,可說是代表了兩類人物,「那人」站在燈火疏落之處,正因為受到其他人排斥,正是作者當時處境的寫照。梁啟超說:「自憐幽獨,傷心人別有懷抱」,正代表了這種看法。
清末民初大學問家王國維把這幾句詞套用於成就大事業大學問者,他認為成就大學問者首先要找尋出研究的方向,繼而要努力不懈地學習,最後是在艱苦探索中忽然頓悟,那麼辛棄疾詞中的「他」,就是象徵着頓悟的境界。
以上對「他」的解釋,不能說誰對誰錯,所謂「詩無達詁」,我們可從不同方向體味詞句,不也是一種樂趣嗎?

(未完,待續)

文:廖sir、二喬工作室(中文教育)編輯部

請到二喬工作室面書讚好此文:
瀏覽二喬新設網頁,可獲取更多語文資訊:

二喬工作室,提供不同類型文字,助你增廣見識,擴闊眼界:
二喬通識閱讀http://2kiu-ls.blogspot.hk/
浪蕩天涯 尋覓桃源(旅遊消閒文字)http://2kiu-workshop-travel.blogspot.


2018年3月27日 星期二

指定文言篇章串講:詞三首之聲聲慢(3)



【文章分析】
內容分析
本詞通過秋景的描繪,抒發了無所依,飄泊流離的淒苦。全首詞用字精煉,尤其是疊字的運用,更受後人激賞。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,形象生動。下片「點點滴滴」,亦運用疊字,前後照應,表現孤獨寂寞的憂鬱情緒。全詞一字一淚,纏綿哀怨。
上片着重寫悲情。「尋尋覓覓,冷冷清清,淒淒慘慘戚戚」,一開始就連下七對疊字,「尋尋覓覓」,尋而又尋之意。尋找什麼呢?尋找快樂,尋找希望,尋找昔日美好時光?結合作者生平,應該是丈夫去世,夫妻情深,恍恍惚惚,總覺得丈夫仍在,於是找了又找,尋了又尋,結果只是落得虛空。失去了丈夫,深切地感受到孤獨和乏味,自然「冷冷清清」,了無生氣。幕幕的往事,浮現腦海,淒淒慘慘寫出了遭遇,戚戚道出了憂傷。這七對疊字,細緻刻畫心理變化,展現出深深的悲哀和淒涼。
「乍暖還寒時候,最難將息。三杯兩盞淡酒,怎敵他、晚來風急。雁過也,正傷心,卻是舊時相識。」寒暖不定,更令人增添傷感,悲痛難止,又怎能平靜下來;借酒澆愁,卻是酒入愁腸,無法消解。雲邊大雁飛過,以前總是託牠傳書,可是如今這位老朋友頭也不回。錦書難托,正是物是人非,事事皆休,教人情何以堪!
下片進一步寫詞人的孤寂、淒苦。抬頭望天,心中不快;那麼,俯首看地,又當如何?「滿地黃花堆積,憔悴損,如今有誰堪摘」,又是物是人非,仰首是愁,俯首是愁。只好獨自「守着窗兒」,愁緒滿身,不要說捱過天黑,連等到天黑也不容易啊!
終於到了黃昏,「梧桐更兼細雨,到黃昏,點點滴滴」,可是鬱悶的心情,更因綿綿細雨,「點點滴滴」地、沒完沒了地打在梧桐樹葉上,更是打在破碎的心上!「這次第,怎一個愁字了得?」這樣的光景,一個愁字又怎能概括心中的鬱悶呢!
詞境情真意深,用字語新言賅,風格頓挫淒婉,堪稱一代絕唱!
技巧分析
        《聲聲慢》「秋情」的寫作和修辭技巧各具特色,略說如下:
1. 巧用疊字,大膽創新:首三句連用七組疊字,實在是大膽創新的手法。「尋尋覓覓」是動作,究竟作者想找甚麼人甚麼事,實在是耐人尋味,詞句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。「冷冷清清」是埸景,渲染了淒冷寂寞的氣氛。「淒淒慘慘戚戚」是心中的感受,這種感受是一層深似一層。三句一氣呵成,事、景、情自然結合,雖刻意用疊字,卻全無堆砌之感,難怪能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。
下片「點點滴滴」和首三句的七組疊字相呼應,沒完沒了的細語打在樹上,不正正可以加強了「尋尋覓覓」卻一無所有的無奈、「冷冷清清」的孤單、「淒淒慘慘戚戚」的痛苦嗎?兩組疊字互相呼應,實在是十分高超的技巧。
2. 巧用雙聲,用韻奇特:「尋尋」、「清清」、「悽悽」、「慘慘」、「戚戚」全屬雙聲字,雙聲字能增強感情,特別是「淒淒慘慘戚戚」連用三組雙聲字,讀來一氣呵成,予人無限淒苦的感覺。另外全詞皆押入聲韻,上片覓、戚、息、急、識押韻;下片積、摘、黑、滴、得押韻。入聲的特色是收音短促,如「淒淒慘慘戚戚」,淒字是平聲,發音較長,慘是上聲,發音相對短,戚是入聲,收音短而促,三字連用,更能顯現作者情緒不穩的鬱結,可見其用韻巧妙之處。
3. 借景抒情,不着痕跡:詞的小題為「秋情」,全首詞描述了不少秋天的景色,而這些景色又和作者的心景互相結合,突出「秋情」的主題。茲逐說明如下:
j 「乍暖還寒時候,最難將息。三杯兩盞淡酒,怎敵他,晚來風急。」- 「乍暖還寒」,寫出了秋天忽冷忽熱的特點,一個愁腸百結的人,在這種天氣下,自然難以休息,情與景可說是自然結合。這時作者欲飲幾杯淡酒,既是希望抗寒,也更希望消愁,可是秋天晚上的急風,吹散了作者的想法,外在惡劣的環境,令作者的愁緒無法排遣。借景抒情,卻不着痕跡。
k 「雁過也,正傷心,卻是舊時相識。」- 雁是候鳥,秋天時由北方飛向南方,作者抬頭看見雁兒,本是秋日平常不過的景象。但古人亦常用雁兒傳送書信,以往作者常用雁兒和丈夫互通清息,例如在《一剪梅》曾這樣寫:「雲中誰寄錦書來,雁字回時,月滿西樓」,因此她覺得雁兒是自己老朋友。可是如今雁兒飛過,頭也不回,帶出物是人非之嘆──丈夫已逝、舉目無親、故鄉已淪陷於金人之手,此情此景,能不傷心?用雁過的場景,寫出無限的深情,實在是極高超的手法。
l 「滿地黃花堆積,憔悴損,如今有誰堪摘」 - 滿地黃花(菊花),是秋天常見的景色;採摘黃花,乃是古代文人的雅興(如晉代陶淵明「採菊東籬下」),可是眼前的黃花都是凋零憔悴,又有誰願意採摘。表面上寫花的憔悴,其實是借花帶出作者內心的抑鬱,借景言情,筆法精煉。
m 「梧桐更兼細雨,到黃昏,點點滴滴。」 - 承接上文,獨個兒等到天黑已是十分鬱悶的事,更惱人的是窗外的秋雨打在梧桐樹上,絲絲細語,令人加添愁苦。短短三句,情景交融,令人深深感受作者寂寞孤單的淒苦。
4. 直抒胸臆,真情流露:「淒淒慘慘戚戚」,直接道出內心感受,層層遞進,讓讀者感受其痛苦一層深似一層。「守着窗兒,獨自怎生得黑」,是作者內心的獨白,一個人獨自在窗邊,何時才能等到天黑,言下之意是更不用說等到天亮。當中的淒怨,既直接又深刻。「這次第,怎一個,愁字了得」,直接道出內心的孤單淒苦,不是一個愁字可形容,簡直是如泣如訴,令人深深感動。
5. 用語淺白,不落俗套:全首詞用字淺白,如「怎敵他」、「怎生得黑」、「這次第,怎一箇愁字了得」,都是明白如話,甚至滲入當時的口語。用語淺白除了予人清新的感覺外,更讓這位寂寞孤苦的閏中婦人的自白更顯真摰,而不會有矯情造作的感覺。
6. 獨特的修辭手法:
修辭手法

句子
備註
疊字
j

k
尋尋覓覓,冷冷清清,淒淒慘慘戚戚。
點點滴滴。


反問
j

k
滿地黃花堆積,憔悴損,如今有誰堪摘?
獨自怎生得黑?


(《聲聲慢》系列完)

文:廖sir、二喬工作室(中文教育)編輯部

請到二喬工作室面書讚好此文:
瀏覽二喬新設網頁,可獲取更多語文資訊:

二喬工作室,提供不同類型文字,助你增廣見識,擴闊眼界:
二喬通識閱讀http://2kiu-ls.blogspot.hk/
浪蕩天涯 尋覓桃源(旅遊消閒文字)http://2kiu-workshop-travel.blogspo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