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2月24日 星期六

指定文言篇章串講:廉頗藺相如列傳(1)



【導讀/背景】
《史記.廉頗藺相如列傳》記錄了戰國後期幾位趙國人物的歷史事跡,當中包括廉頗、趙奢、李牧三位名將,另外亦記錄了能言善辯的藺相如的事跡。
選文節錄了傳記的前半部分,記錄了廉頗、藺相如的事跡。當中包括了「完璧歸趙」、「澠池之會」、「負荊請罪」三個膾炙人口的故事。

戰國中後期,秦、趙兩大國在軍事上和外交上互相角力,因為一塊和氏璧而加深了兩國間的矛盾,秦王希望用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,故事亦由此展開。藺相如擔當出使秦國的任務,作者刻劃了藺相如的智勇雙全,不畏強暴,臨危不懼的精神;亦讚揚他先公後私的處事原則。另一方面,趙國名將廉頗對藺相如在外交上立功不以為然,並對藺相如職位在己之上深懷不滿,但當他知道藺相如先公後私的處事風格後,他立即承認錯誤,展現了勇於改過的高尚情操。

【作者】
司馬遷(約前145-前86),字子長,左馮翊夏陽(今陝西韓城)人,西漢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。司馬遷自小誦讀百家之書,十九歲起遊歷中原及江淮各地,考察各地名山大川、風土人情,為日後寫作《史記》奠下基礎。
其父司馬談任太史令(掌管國家檔案)一職,並立志寫一部由上古至漢代的通史,惜未完成而終,司馬談臨終前吩咐司馬遷繼承其遺志。三年後,司馬遷接任太史令一職,得以接觸國家檔案,遂潛心著述這部通史。
漢武帝天漢二年(99),將軍李陵兵敗投降匈奴,滿朝文武無一人敢為李陵說好話,獨司馬遷爲李陵辯護,結果觸怒武帝下獄。司馬遷被判死罪,當時有二條路可讓他免死,一是交贖錢五十萬抵罪,另一是接受宮刑(閹割生殖器)。由於司馬遷沒有錢贖罪,但為達成父親遺志,寧願接受屈辱的宮刑。出獄後,司馬遷改任中書令,發憤撰寫史書,「欲以究天地之際,通古今之變,成一家之言。」經過十六年發憤著書,完成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,名為《太史公書》,後世人多稱為《史記》。另司馬遷死後,其書有多篇散佚,漢元帝年間,有褚少孫為其補遺。
《史記》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,分十二本紀,三十世家,七十列傳,十表,八書,共計一百三十篇,記述了黃帝至漢武帝年間約三千年的歷史,是研究中國古代史不可不讀的巨著。

(未完,待續)

文:廖sir、二喬工作室(中文教育)編輯部

請到二喬工作室面書讚好此文:

瀏覽二喬新設網頁,可獲取更多語文資訊:

二喬工作室,提供不同類型文字,助你增廣見識,擴闊眼界:
二喬通識閱讀http://2kiu-ls.blogspot.hk/
浪蕩天涯 尋覓桃源(旅遊消閒文字)http://2kiu-workshop-travel.blogspot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