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岳陽樓記》(4)
【文體介紹】
本文屬雜記類散文。雜記類的文字較複雜,它有別於一般的記敘文,通常其內容兼有記事(或記人)、描寫、抒情、論說等成份。根據歷代的雜記文字,大致可分成四大類:
1. 遊記:記述作者遊歷的所見所感,如柳宗元的《始得西山宴遊記》、袁宏道的《滿井遊記》。
2. 器物記:記述一些圖畫器物,並往往會藉此說理抒情,如龔自珍的《病梅館記》、白居易的《養竹記》。
3. 人物記:記述人物的事蹟,惟和傳記不同之處多是寫人物的一些片段,有時會藉人物的經歷借題發揮,而不會詳述其生平事蹟,如曾鞏的《禿禿記》、崔銑的《記王忠肅公翱二三事》
4. 名勝記:記敘名勝的特點、歷史沿革、修葺過程等,並由此抒發感受及說理,如歐陽修的《醉翁亭記》、歸有光的《滄浪亭記》。
范仲淹的《岳陽樓記》屬上述第四類的雜記。
【主旨】
本文乃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名篇。遷客騷人登上岳陽樓,望見洞庭湖陰暗的景色和春光明媚的風景,或悲或喜。作者由此引出自己的看法異於遷客騷人,從而見到他「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」的博大胸懷和「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」的政治抱負。
【文章分析】
內容分析
《岳陽樓記》結構謹嚴,立意鮮明,全文共五段,各段重點分述如下:
第一段,交代寫《岳陽樓記》的原因。
「謫守」二字點明修葺岳陽樓的岳州知州滕子京的處境,滕子京雖然被貶於江湖之遠,但沒有忘記自身的職分,他仍然勤於政務,關懷百姓,令當地達致「政通人和」。「謫守」二字,亦為下文「先憂後樂」埋下伏筆。「百廢具興」四字,暗示了滕子京重修岳陽樓的原因。滕子京決心重修岳陽樓後,想把修葺之事記下來,因此叫作者為他寫一篇和重修岳陽樓有關的文字。「囑予作文以記之」,明確交代作者寫這篇「記」的原因。
第二段,描寫洞庭湖的特點。
首先點出「予觀乎巴陵勝狀,在洞庭一湖」,不寫岳陽樓而談洞庭湖,起句奇特。然後寫洞庭湖的地理特徵,這是寫景物的常態,為下文寫陰晴二景鋪墊。接着以「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」作小結,以岳陽樓一語鎖住,這樣回應題目,讓讀者明白這文是記樓,而不是寫湖。接着指「前人之述備矣」,回應前文「刻唐賢,今人詩賦」句,既然前人和今人的詩賦已寫盡了岳陽樓的大觀,再重述前人的所觀所感已無意義。讀者讀到此處,不禁會問,既然沒有東西可寫,這篇文章還有何意思?但文章忽然筆鋒一轉,別出心裁寫「遷客騷人」,暗指被朝廷放逐的江湖之士,回應上文滕子京的「謫守」。「覽物之情,得無異乎」,藉此連結遷客騷人和洞庭的關係,由此而開展以下兩段。層層相扣,呼應關連,從中可見作者用筆細密,法度謹嚴的地方。
第三段,寫遷客騷人看到惡劣天氣而感慨萬千。
第二段提到洞庭湖「氣象萬千」。「若夫」十句,描寫惡劣天氣,正正是氣象萬千的一種。「去國懷鄉」四句,是遷客騷人觀察景物的感覺(「覽物之情」);他們見到陰慘的景色,對自己的遭遇不禁憂心忡忡。在此暗示「憂己」,帶出和下文「先天下之憂而憂」(第五段)的分別。結句「感極而悲者矣」,為下文「不以己悲」(第五段)句埋下伏筆。
第四段,寫遷客騷人看到春光明媚的景色而喜形於色。
「至若」十四句,描寫春天和煦的景色,明媚的風光也是氣象萬千的一種。「心曠神怡」四句,又是遷客騷人另一種觀察景物的感覺(「覽物之情」);他們見到美景,對榮辱得失完全忘掉。在此暗示「樂己」,帶出下文「後天下之樂而樂」(第五段)與此的分別。結句「其喜洋洋者矣」,為下文「不以物喜」(第五段)句埋下伏筆。
由於作者並未到過岳陽樓,三、四兩段悲喜之景只是他想像而來,其作用是為下文翻騰作勢,藉以在下段點出文章的主題所在。
第五段,點出古仁人不受外在環境所影響,懷有「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」的高尚情操。
「予嘗求」句,提出「古仁人」的想法,並藉此向滕子京規勸。「或異二者」句,「異」字回應上兩段遷客騷人的看法,遷客騷人以自己的遭遇為憂樂(滕子京亦有類近想法),但古仁人則截然不同(異),文章由此更推出一層,點出古仁人「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」──即不以個人榮辱及外在環境影響自己。「居廟堂,處江湖」四句,明言所謂古仁人之心,即無時無刻不「憂君憂民」。「憂樂」二語,是全文關鍵。身居高位憂君憂民,是「進」;身處遠方憂君亦憂民,是「退」。無論進退,始終都以「君民」為先。「居廟堂之高」與「處江湖之遠」;「進亦憂」與「退亦憂」,兩者雖然並寫;但要注意「高」與「進」,都是襯筆,「遠」與「退」,方是作者想點出的主眼,閱讀時不要忘記滕子京正正是「處江湖之遠」!由此可知,文章藉此規勸滕子京,應以處遠知退為警惕,就算「處江湖之遠」也不忘憂君憂民,這樣巧妙地回應了首段滕子京「謫守」及其施政做到「政通人和」。環環相扣,上接「遷客騷人」,下開「微斯人」句。結句「吾誰與歸」,既規勸滕子京不要受外在環境影響復勉勵自己做到「先憂後樂」,勸人亦自勉。
全文筆力萬鈞,結構嚴謹,無怪乎能成為千古傳誦的佳作!
技巧分析
《岳陽樓記》傳誦千古,除了主題鮮明外,其技巧亦非常高超,現分析如下:
1. 立意新穎:宋代以前,寫岳陽樓的詩文不少,多是歌頌岳陽樓的宏偉,附近景色的壯觀。范仲淹認為「前人之述備矣」,既然前人已說得很詳盡,再走舊路也沒有甚麼意思,於是另闢蹊徑,寫登樓的遷客騷人,再由此帶出「古仁人」的主張,別出心裁,立意創新。
2. 佈局巧妙:《岳陽樓記》的佈局巧妙,先述作「記」的原因,再指出前人談到岳陽樓的文字已很詳盡,於是集中寫登樓的「遷客騷人」,再由遷客騷人以物悲、以物喜的感覺帶到古仁人的想法,從而點出「先憂後樂」的主題。文章段與段之間互相緊扣,句與句互相照應;多處埋下伏筆,但若非仔細分析又不易察覺,渾然天成,令人嘆服。
3. 對比鮮明:第三段寫遷客騷人見到陰雨連綿,滿目蕭條之景;第四段寫遷客騷人見到春光明媚,湖天相連之景。前者令人感慨悲涼,後者令人無盡欣喜,兩者互相對比,以見遷容騷人以物喜,以物悲的心態。
4. 善用轉折語:《岳陽樓記》一文特別多轉折語,全文共用了以下幾個轉折語:然則、若夫、至若、嗟夫、然則。現逐一加以解說:
「然則北通巫峽」:上文提及在岳陽樓看到洞庭湖的壯麗景觀,這些景觀「前人之述備矣」,於是筆鋒一轉,「然則」句語氣轉變,把重點轉換成登樓的遷客騷人的「覽物之情」。
「若夫霪雨霏霏」:緊接第二段而來,「若夫」承接上文「覽物之情,得無異乎而來」,描述遷客騷人遇上陰霾景色的感覺。
「至若春和景明」:也是緊接第二段而來,遷客騷人遇上春光明媚的日子,心情愉快,忘掉得失,和前段的心情是強烈的對比。
「嗟夫」:表面上是嘆詞,實質從這聲輕嘆中帶到古仁人和遷客騷人的想法截然不同,沒有這個轉折詞,最末一段所述的主題就欠自然。
「然則何時而樂耶」:古仁人「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」,在野在朝都憂君憂民,難免令人產生懷疑,是否仁人君子永遠不能享受快樂,「然則」句就是起了這個作用。於是以此接問,點出「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」的主題。
5. 用詞錘煉:《岳陽樓記》的用詞巧妙,意象豐富,如:「浩浩湯湯,橫無際涯」,只用八字已寫出了洞庭湖壯闊宏大的景觀;「浮光躍金,靜影沉璧」,比喻巧妙,動靜兼備,令人產生無限聯想。
6. 互文見義:所謂「互文」,是指上句(或上文)省略下句(或下文),兩句互相補充的意思。《岳陽樓記》中有大量互文的例子,如「朝暉夕陰」,兼具「朝陰夕暉」之義;「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」,兼具「不以己喜,不以物悲」之意;「居廟堂之高,則憂其民;處江湖之遠,則憂其君」,兼具「居廟堂之高,則憂其君;處江湖之遠,則憂其民」之義。互文可令文章的意思豐足,字數濃縮,達到言簡意賅的效果。
7. 多變的修辭手法:《岳陽樓記》的修辭手法多變,有時一句之中,可兼有幾種修辭手法,閱讀時可留意。同學可參考下表:
修辭手法
|
句子
|
備註
|
|
對偶
|
j
k
l
m
n
o
p
q
|
銜遠山,吞長江。
然則北通巫峽,南極瀟湘。
日星隱耀,山岳潛形。
沙鷗翔集,錦鱗游泳。
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
居廟堂之高,則憂其民;處江湖之遠,則憂其君。
是進亦憂,退亦憂。
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。
|
|
擬人
|
銜遠山,吞長江。
|
此句既是對偶,也用了擬人手法。
|
|
疊字
|
j
k
l
m
|
霪雨霏霏
薄暮冥冥
郁郁青青
其喜洋洋者矣
|
|
比喻
|
j
k
|
浮光躍金
靜影沉璧
|
把湖中的月光比喻成躍動的金。
把明月比喻為沉在湖底的璧玉。
|
設問
|
j
k
|
或異二者之為,何哉?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
然則何時而樂耶?其必曰: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歟!
|
|
借代
|
j
k
l
|
檣傾楫摧
錦鱗游泳
居廟堂之高
|
檣、楫借代船隻
錦鱗借代魚兒
廟堂借代朝廷
|
(《岳陽樓記》系列完)
文:廖sir、二喬工作室(中文教育)編輯部
請到二喬工作室面書讚好此文:
瀏覽二喬新設網頁,可獲取更多語文資訊:
二喬工作室,提供不同類型文字,助你增廣見識,擴闊眼界:
浪蕩天涯 尋覓桃源(旅遊消閒文字)http://2kiu-workshop-travel.blogspot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