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語溝通考試平均每人發言時間為3分鐘,除1分鐘個人發言時間外,考生只餘2分鐘時間表現自己。老實說,口語溝通的評分並不太客觀,主考員都是憑印象給分,如何在主考員心中留下好印象,是至關重要的事。
口語溝通的評分分成「闡述、語言」和「應對、態度」兩大項,雖說是從兩方面評分,實際上兩者互相關聯,筆者從未見過有考生其中一項取上品,而另一項取下品,可見兩者的關係。如何令這兩部分分數有所提升,筆者認為扣題是非常重要。開首的1分鐘,大部分考生都知道扣題發揮,或表明自己立場,或為某些詞語下定義,又或選出排列的優次等。但到了討論時,很多考生會自顧自話,或列舉一些不合用的例證,又或建議組員討論一些題目沒有要求的範圍。
現試以2016年其中一條試題作說明:
古人重孝,下列哪一項傳統孝親的行為更值得提倡?試談談你的看法。
晨昏定省 慎終追遠
討論過程中,部分考生大談現今社會上不孝的行為;又有考生忽略了「提倡」一詞,大談兩種孝親行為的優劣。結果是越走越遠,討論內容和擬題者的原意相違背!
要避免犯上以上毛病,每次發言前,考生應仔細想清楚說話和主題的關係,若說話內容和主題完全無關,就不要急於發言,不然的話只會有反效果。發言宜精簡(每次發言約30秒),每次發言都嘗試用一些話語表示緊扣主題,例如:「慎終追遠的孝親行為更值得提倡,因為這種行為符合中國人對孝道傳承的文化......」,遇上組員發言偏離主題,應禮貌地加以糾正。
每次發言都緊扣主題,即使說話內容未必質素很高,但也不會被評為偏離主題。考生這樣做,會令主考員留下較佳的印象,從而獲得達標的分數。
文:廖sir
請到二喬工作室面書讚好此文: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