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卷每年都設有判斷題,最早期判斷題共有四選項,因此被人戲稱為「斷命四式」。近年改為三式判斷,考生命中的機會也大大加強。
命中的機會是大了,但大家仍要小心從事,因為如能做對的話,便可悉數取得有關分數,以2016文憑試為例,文言及白話共有2條判斷題,共佔8分,如悉數答對,共有8分落袋,對達標可說極有幫助。
一般而言,「正確」這選項不難理解,只要篇章中確曾出現有關陳述,閱讀時稍加推敲,便能選取正確的答案。而問題往往出現在「錯誤」和「無從判斷」兩個選項上,當大家認定答案是上述兩個選項的其中之一時,大家就要加倍留意。
所謂「錯誤」,即是指題目的陳述句和考材的內容有出入。例如考材說「小麗飼養了一隻白貓」,題目的陳述說「小麗家中的寵物是一隻黑貓」,這樣的陳述便是錯誤。假如陳述句說「小麗喜愛白貓多於黑貓」,由於考材沒有相關的資料,所以答案是無從判斷。
當然,實際應考時情況會複雜得多,考評局的題目也會有很多位置干擾大家,所以考生一定要仔細審視(包括考材及題目)。以下用2016年第4題為例作說明:
2016年第4題共設2分題,分題(i)的陳述是「父親的回應令作者認識到北方故鄉與紅心蕃薯的連繫」,這題的答案非常清晰,從考材中確見到以上的陳述,所以答案是正確,事實上大部分考生(超過8成)答對此題。分題(ii)的陳述是「作者藉記述幼年時的一些往事,表現對父親日漸衰老而生的愧疚之情」,此題選「錯誤」和「無從判斷」的考生相若(分佔四成以上),而正確答案是「錯誤」,即代表了近四成考生在此題失分。錯誤選項的原因在「衰老」和「愧疚」兩個關鍵詞上。考材中不見父親衰老,而當兒子提起番蕃和老芋時,他的回應是十分興奮,甚至可說活力十足;另外,「愧疚」有後悔和慚愧之意,從考材中,作者回憶和父親的往事,不但全無後悔,而且十分回味。由此可見,正確的選項是「錯誤」。
總括而言,大家做判斷題時要小心審閱題目中的陳述句,並和考材的內容互相參照。如發覺自己的心水選項是「錯誤」或「無從判斷」時,更要小心反復推敲。
記着,不要讓容易取得的幾分白白溜走!
文:廖sir
請到二喬工作室面書讚好此文: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