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5月20日 星期二

楊利成老師文選(17) - 〈陽關三疊〉是怎樣唱的?

 【前言】

不經不覺,楊利成老師離開大家已有三年。楊老師擔任「二喬工作室」顧問多年,他不像某些機構的掛名顧問,而是身體力行,對我們多所提點,匡正謬誤,閒來亦為我們撰寫篇章以饗後學。可惜二喬編輯部往往以太深奧不合中學生閱讀為由,每把文章束之高閣。

良師遠去,方知我們當初的決定甚為不當,如今我們重新整理楊老師的文字以供大眾瀏覽,希望能對後學有所裨益。從文章中可見老師治學之嚴,下筆之縝密。

楊老師的教誨與點撥,吾等永誌不忘。最後,謹以此系列的文章永懷老師的大德。


〈陽關三疊〉是怎樣唱的?

       〈送元二使安西〉(關於〈送元二使安西〉的內容及賞析,請參看楊利成老師文選(16))有三個題目:送元二使安西〉、〈渭城曲〉、〈陽關三疊〉

  本詩原是不歌唱的,題目是〈送元二使安西〉。後來配上音樂歌唱,而且非常流行。到底音樂如何?怎樣唱法?現在都不大清楚了。由於首句有「渭城」二字,當時就有稱為〈渭城曲〉的。宋代郭茂倩編輯《樂府詩集》(收錄古今歌辭的詩集)時,沿用作〈渭城曲〉。《唐詩三百首》就是根據《樂府詩集》,將本詩收錄入「樂府」類,題為〈渭城曲〉了。唐人又有稱作〈陽關曲〉。宋代時,因為這曲有所謂「三疊」的唱法;所以又稱為〈陽關三疊〉。此後,〈陽關三疊〉的名稱,廣為流行,甚至蓋過了原來〈送元二使安西〉的詩題了。

  究竟「三疊」是怎樣唱的呢?歷來眾說紛紜。蘇軾的考證,比較可信。就是除了第一句外,其餘三句,疊唱一次。全曲就是這樣疊唱的:

渭城朝雨浥輕塵。

客舍青青柳色新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(一疊)

勸君更進一杯酒,勸君更進一杯酒。(二疊)

西出陽關無故人,西出陽關無故人。(三疊)

案:文章標題為二喬工作室所加。文字由本工作室編輯,如有錯漏責任在本工作室。

楊利成老師文選(16) - 送「元二使安西」賞析

 【前言】

不經不覺,楊利成老師離開大家已有三年。楊老師擔任「二喬工作室」顧問多年,他不像某些機構的掛名顧問,而是身體力行,對我們多所提點,匡正謬誤,閒來亦為我們撰寫篇章以饗後學。可惜二喬編輯部往往以太深奧不合中學生閱讀為由,每把文章束之高閣。

良師遠去,方知我們當初的決定甚為不當,如今我們重新整理楊老師的文字以供大眾瀏覽,希望能對後學有所裨益。從文章中可見老師治學之嚴,下筆之縝密。

楊老師的教誨與點撥,吾等永誌不忘。最後,謹以此系列的文章永懷老師的大德。




送元二1使安西2

王維

渭城3朝雨浥4輕塵,客舍青青柳色新5

勸君更進一杯酒,西出陽關6無故人。

【註釋】

1.   元二:王維友人,不知名,二是他的排行。唐人習慣用排行作稱呼,例如杜           甫詩屢稱鄭虔為鄭十八。

2.  使安西:出使安西。使,出使。安西:唐朝太宗貞觀十四年(640),於西州設立安西都護府,管治交河城(即現今新疆吐魯番縣)。顯慶三年(658),將安西都護府遷到龜茲國(即現今新疆庫車縣)。

3.  渭城:即咸陽故城。渭城故城在咸寧縣東(今併入長安縣)。折柳送別的習俗,始於漢代。漢人送客西行,多在灞橋;唐人則多在渭城。

4.  浥:一作裛。沾濕。

5.  本句:王維《王右丞集》作「客舍依依楊柳春」(卷五)。郭茂倩《樂府詩集》作「客舍青青柳色春」(卷十八)。通行俗本作「客舍青青柳色新」。

6.  陽關:古關名。在現今甘肅敦煌縣西南。陽關在縣西六里,在玉門關南面,故曰陽關。是古時出塞必經之地。

【意譯】

     早上渭城,下了一場春雨。天地清澈通透,連地上的塵埃,也洗得乾乾淨淨。旅館外的柳樹,顯得格外青葱翠綠,依依可人。澄明的天色,使人愉快歡喜;清朗的天氣,是出門好日子。我的老友啊!我們要分別了!你要遠去西域龜茲安西都護府執行公務。臨行了,快點兒乾了這杯,讓大家痛飲一場吧!出了陽關,就是浩瀚無際的塞漠,就是舉目無親的異域。我的老友啊,還是快點兒乾了這杯吧!



【賞析一

     情感是抽象的,景物是具體的。詩人最擅長的是把具體的景物,烘托抽象的情感。離別通常是哀傷的,寫悲哀的景物,容易引起共鳴吧。但是,悲歡離合,總不能一概而論。不同的環境,不同的對象;就有不同的情感,不同的描寫。閱讀本詩,可以欣賞到詩人細膩的筆觸。

讀詩之前,先要留意詩題中的「使」字。元二出行的原因是公務出差。公務出差,不能不如期出發,準時到達,一點都拖延不得。出使者沒有不情願的心情,送別的不能強行挽留。這樣就說不上甚麼離愁別恨,生離死別了。愁雲慘霧的悲景,就用不上了。本詩開首所言「渭城」,是送別之地。所言「朝雨」,是送別之時。北方俗諺有云:「雨打五更頭,行人不要愁。」早雨下過,日間也就放晴了。西北黃塵飛揚,雨後則濕潤無塵,路上就好行多了。所以,朝雨是欣悅的。次句寫青青柳綠,自然水到渠成。上路出行,也好像遊春似的,都是歡天喜地,高高興興的起行了。畢竟仍是送別,不是春遊,第三句的運意要轉變了。無論是任何原因的離別,總是傷感的;何況,此行是遠行。遠去西域的安西府,是個外國人的地方,沒有親戚,沒有故舊,離別的悲,就在這裡。去後沒有故友,故友就在眼前,所要珍惜的就在這刻。如何珍惜這刻?祇有開懷暢飲,將這刻凝固起來。詩人情感之真摯,用情之深厚,真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感覺了。

【賞析二

樂景寫悲情

     情感是抽象的,景物是具體的。所以,詩人最擅長的是把具體的景物,來烘托抽象的情感。悲哀的情感,用悲哀的景物,是直接的用法。離別是悲情,慣常用悲景,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。試看以下的詩句:

  親朋盡一哭,鞍馬去孤城。草木歲月晚,關河霜雪清。(杜甫〈送遠〉)

古戍落業黃,浩然離故關。……江上幾人在,天涯孤櫂還。(溫庭筠〈送人東遊〉)

寒雨連江夜入吳,平明送客楚山孤。(王昌齡〈芙蓉樓送辛漸〉其一)

  高樓送客不能醉,寂寞寒江明月心。(王昌齡〈芙蓉樓送辛漸〉其二)

  山橋日晚行人少,時有猩猩樹上啼。(張文昌〈送蜀客〉)

都是盡量利用淒涼的景色,營造離別愁雲慘霧的氣氛。

  本詩的寫法,與別不同。用歡愉的景致:春雨無塵,楊柳依依,都是春天的美景;來寫離別的痛苦。將直接的感覺拗折了,但是情感卻來得更深刻,感人的力量亦更宏大。所以,王夫之在《薑齋詩話》中,大力讚賞這種寫法,認為「以樂景寫哀,以哀景寫樂」,可以「培增其哀樂」的感覺。本詩感人的地方,足以傳誦的原因,就在這裡了。

案:文章標題為二喬工作室所加。文字由本工作室編輯,如有錯漏責任在本工作室。





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

2025年中學文憑試中國語文卷一課外文言解說-《資治通鑑》、《滹南遺老集》(文字版,附語譯及注釋)

 【考材原文】

考材第一則記述安史之亂時,張巡、許遠守睢陽城一事。第二則是後世學者王若虛對張巡、許遠兩人的評價。

第一則:

尹子奇(1)久圍睢陽(2),城中食盡,議棄城東走,張巡、許遠謀,以為:「睢陽,江、淮之保障,若棄之去,賊必乘勝長驅,是無江、淮也。且我衆飢羸,走必不達。古者戰國諸侯,尚相救恤,況密邇羣帥(3)!不如堅守以待之。」茶紙既盡,遂食馬;馬盡,羅雀掘鼠;雀鼠又盡,巡出愛妾,殺以食士,遠亦殺其奴;然後括城中婦人食之,繼以男子老弱。人知必死,莫有叛者,所餘才四百人。

司馬光《資治通鑑》摘錄

第二則:

或問張巡、許遠如何。曰:「忠矣,然而未仁。殺一不辜而得天下,仁者不為,守一城而食人三萬口,其忍為之乎?寧使賊殺,豈容自食?故予嘗謂,其死節之名固千古不可磨,而食人之罪亦萬劫不能滅也。」或曰:「為己則不可,為國何害?」曰:「為己與為國等耳,天下只有一個是(4)。」或又曰:「圖大事者不顧其小。」曰:「守城之事小,食人之事大,三萬口之命,而謂之小事,何邪?使江、淮果由此而保,亦不足道,況其未必哉。為巡等計,可走則走,不可則戰,戰不勝而死之,足以塞為臣之責矣。國之存亡,付之天可也。蓋當時公論亦多尤(5)之。李翰輩(6)曲為辨說,詎能服人之心?」

王若虛《滹南遺老集》摘錄

編案:第一則作者司馬光為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歷史學家;《資治通鑑》為司馬光的歷史鉅著。第二則作者王若虛為金朝中後期人,金國滅亡後隱居不仕,有《滹南遺老集》傳世。


【注釋】

(1)  尹子奇:安史賊兵之主帥。

(2)  睢陽:今河南省商丘市,唐代時為戰略重鎮,安史亂軍如能攻取睢陽,便能進一步攻掠江(長江)、淮(淮河)以南的土地,所以下文說「賊必乘勝長驅,是無江、淮也。」(參看附圖)

(3)  密邇羣帥:指鄰近睢陽的將領。據胡三省《通鑑注》,「羣帥」是指張鎬、尚衡、許叔驥等將領。邇,近。

(4)  是:正確。其意是指世間判定對錯的標準應該是一致的,不能因為個人和國家而有所不同,是故譯文譯作「天下的公理是一致的」。

(5)  尤:怪責。

(6)  李翰:城破後,張巡、許遠殉國,時人褒貶不一。李翰為張巡立傳,力陳其功德及反駁批評。案:李翰為唐代著名文人,與張巡是同時代人物。



【語譯】

第一則

尹子奇長期圍困睢陽城,城中糧食耗盡,將士們商議棄城向東撤走。張巡與許遠謀劃,(兩人均)認為:「睢陽城是長江、淮河一帶的屏障,如果棄守撤離,賊人必定乘勝長驅直進,這就等於拱手讓出江、淮地區。況且我軍將士飢餓衰弱,即使撤退也難以成功突圍。古代戰國的諸侯,尚且懂得互相援救,更何況(現今)密集在附近的各路將帥呢!不如堅守城池等待援軍。」當茶葉、紙張都被吃盡後,就開始宰殺戰馬充飢;戰馬吃光後,便張開網捕捉鳥雀、挖掘鼠洞作為糧食;等到鳥雀老鼠也吃盡了,張巡獻出自己寵愛的侍妾,殺死分給將士食用,許遠也殺了自家奴僕;接着搜盡城內的婦女給軍人吃,接下來輪到老弱男子。民眾明都知道必死,但沒有人叛變,(城破時)只剩下四百多人。

第二則

有人問如何(評價)張巡、許遠。我會說:「他們忠烈,但算不上仁德。殺害一個無辜的人而取得天下,仁者不會這樣做;為守護一座城池而吃掉三萬民眾,他們怎能忍心做出這種事情呢?寧可讓叛賊殺害百姓,怎能容忍己方吃人呢?所以我曾經說,他們堅守氣節的美名固然千秋萬代不可磨滅,但吃人活命的罪孽也是歷經萬世不能洗刷的。」

有人會這樣說:「假如是為自身私利當然不可取,但若果是為國家盡忠又有甚麼壞處呢?」回答說:「為私利與為國家在本質上是一樣的,天下的公理是一致的。」

又有人會這樣說:「成大事者不拘小節。」回答說:「守城的事只是小節,但吃人的事關係重大。三萬條人命卻說是小事,這是什麼道理?即使真能因此保住江、淮地區,也不值得稱道,何況結果還未必如此。試為張巡等人設想,能撤退就該撤退,不能夠的話就奮戰到底,戰敗而殉國,這已足夠盡到臣子的職責了。國家的存亡,交給天命就可以了。其實當時的輿論也多對此事有所非議。李翰這群人勉強替他們辯解,又怎能令人心服呢?」

2025年1月6日 星期一

楊利成老師文選(15) - 不可取代的美

【前言】

不經不覺,楊利成老師離開大家已有三年。楊老師擔任「二喬工作室」顧問多年,他不像某些機構的掛名顧問,而是身體力行,對我們多所提點,匡正謬誤,閒來亦為我們撰寫篇章以饗後學。可惜二喬編輯部往往以太深奧不合中學生閱讀為由,每把文章束之高閣。

良師遠去,方知我們當初的決定甚為不當,如今我們重新整理楊老師的文字以供大眾瀏覽,希望能對後學有所裨益。從文章中可見老師治學之嚴,下筆之縝密。

楊老師的教誨與點撥,吾等永誌不忘。最後,謹以此系列的文章永懷老師的大德。



不可取代的美

美醜都是抽象的概念。如何把抽象的概念化為具體的描述,就是文學的功能。現在,有人認為文字的表達仍不夠直接,認為影像更能充分表達;索性把影像取代了文學。

《詩經.衛風.碩人》描寫美女,有「手如柔荑,膚如凝脂,領如蝤蠐,齒如瓠犀,螓首蛾眉。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」的句子。這裏全用比喻,用具體的事物,概括了抽象的美麗。且讓我們看看比喻的事物:

柔荑:初生的茅芽,色白且柔嫩。比喻雪白而柔軟的手。

凝脂:凝固的油脂。比喻皮膚的嫩滑。

蝤蠐;天牛的幼蟲,身長而色白。比喻頸項修長而白。

瓠犀,瓠,葫蘆瓜。犀瓠,葫蘆瓜瓜子。比喻牙齒排列整齊而潔白。

螓:蟬的一種。首,呈方形。比喻額頭方廣。

蛾眉:蛾的觸鬚。比喻眉毛長而纖細。

這幾句說話,清朝經學家姚際恒在《詩經通論》中,歎為「千古頌美人者,無出其右。」真是大言欺人啊!試想想將茅芽、油脂、天牛幼蟲、葫蘆瓜子、蟬頭、蛾鬚,全放在女子的面上,真是會變成美女嗎?也夠駭人了。其實,比喻也需要想像;不是實物併湊。否則,就變成煮鶴焚琴了。影像雖然直接清楚,但扼殺了聯想的空間。所以,畫家筆下、伶人扮演的林黛玉,都不是讀者心中的林黛玉形象,就是這個道理。文學是不可取代的。如果以為影像可以取代文學的話,無疑是癡人說夢的了。

案:文章標題為二喬工作室所加。文字由本工作室編輯,如有錯漏責任在本工作室。


楊利成老師文選(14) - 李延年「佳人歌」賞析

【前言】

不經不覺,楊利成老師離開大家已有三年。楊老師擔任「二喬工作室」顧問多年,他不像某些機構的掛名顧問,而是身體力行,對我們多所提點,匡正謬誤,閒來亦為我們撰寫篇章以饗後學。可惜二喬編輯部往往以太深奧不合中學生閱讀為由,每把文章束之高閣。

良師遠去,方知我們當初的決定甚為不當,如今我們重新整理楊老師的文字以供大眾瀏覽,希望能對後學有所裨益。從文章中可見老師治學之嚴,下筆之縝密。

楊老師的教誨與點撥,吾等永誌不忘。最後,謹以此系列的文章永懷老師的大德。



佳人歌1

李延年 

北方有佳人2,絕世3而獨立4

一顧5傾人城6,再7顧傾人國。

8不知傾城與傾國,佳人難再得。

  

【註釋】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1. 佳人歌:本詩引自《漢書》,本無篇名。現據陳仁子《文選補遺.卷三十五》作〈佳人歌〉。

2. 佳人:美人。

3. 絕世:超越世俗。

4. 獨立:無與倫比。

5. 顧:回望。

6. 傾城:令到城邦動亂。《詩經.大雅.瞻卬》:「哲婦傾城。」意思是:深謀遠慮的女子會擾亂朝政,傾覆國家。

7. 再:第二次。

8. 寧:難道。

意譯】

北地有一位美人,她的美貌真是世間罕有,無與倫比的。祇要她回頭一望,就能夠令到整個城邦為之騷動。若是回頭再望,整個國家都會為之瘋狂傾覆了。難道,我不知道她可以令到國家覆亡的嗎?祇不過,這樣美貌的女子,真是世間罕有,難得一遇啊!

【賞析】

    這篇可算是我國最早而又最成功的行銷廣告了。游說,其實也是推銷技巧。在我國發展得很早,春秋戰國時已經很流行了。游說的原則和技巧,韓非子在〈說難〉一文中,有詳盡的討論。首先指出游說的困難,不在於自己的口才高明與否,而在於如何了解游說對象的心理,然後用我的說詞去打動他。如果游說的對象在博取高名,而游說者卻用利益去勸說他,他就會認為你品德低下而鄙視你了。如果游說的對象志在圖利,而游說者卻用博取高名去勸說他,他就會認為你不切實際,一定不會錄用你了。如果游說人君,就更加困難。人君所說的和所想的,往往表裏不一。若是捉錯用神,或說穿了他心底的意願;不但得不到任用,甚至招致殺身之禍哩。

  李延年究竟用甚麼方法,一闋三言兩語的短歌,就使自命神武英明,雄才大略的漢武帝,為之動心,為之信服。辦法很簡單,其實也沒有甚麼特別的辦法,祇是完全掌握了漢武帝的心理罷了。漢武帝後宮佳麗三千,將美人說得如何美貌動人,也不能立刻引起武帝的注意,打動武帝的心意。如果不斷地描述如何標緻可人,反而使人覺得自吹自擂,徒惹嚕囌討厭。武帝的自信自大,李延年就看準了這點。所以不說如何美貌動人,反而說這動人美貌是會傾家亡國的。如此,則挑動了武帝好勝逞強的心理,你說常人會傾家亡國,我就偏偏異乎常人。我不但不會家亡國破,而且更可以宜家宜室。如此一來,漢武帝就不自覺地墮入李延年的說話圈套,李延年的妹妹就順理成章地得到武帝的寵幸。李延年可算是古往今來最成功的推銷員了。

案:文章標題為二喬工作室所加。文字由本工作室編輯,如有錯漏責任在本工作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