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3月29日 星期五

小提大用(35):寫作(2) - 貼地選材


如何能做到選材恰當?
        另一個考生非常關心的問題就是選材,筆者又想引用廖sir兩年前的文字,希望提醒各位考生:
「臨近公開考試尚有三幾天,要考生胸中多點墨水,累積豐富選材幾是不可能的事,但筆者想提提大家,公開考試的文章取材盡量要貼地,而考生接觸得最多的人和事,就是家庭和校園,大家不妨在構思時想想這兩方面,當中有很多東西大家都可以取材,考生對有關的材料既熟悉而又容易駕御,考慮選材時不妨以自己的生活作切入點。
    這又延伸到另外一個問題,寫作的內容一定要真實嗎?寫文章當然容許大家創作,筆者的意思是叫大家把自己在校園家庭所見到的事作為素材,然後加以改寫,融入你的文章中。例如2015年「沒有手提電話的一天」,你可能遇上過類似的經歷,把自己的遭遇改成切合題目要求放入文章中,不是既真實又易操作嗎?就算沒有不見手機的經歷,一時三刻沒有手機而感到坐立不安的感覺一定遇上過吧,又或一定試過被雙親責罵沉迷手機,將有關的經歷改寫放入文章中,剪裁後使之切合題目要求,予人的感覺不是很真實嗎?
    舉另一例子和大家分享:筆者一位補習學生試寫2016年「熱鬧過後,我卻感到失落」,他在文章中化身為某位跨國集團的總裁,在熱鬧的周年聚會中被眾人簇擁着,心裏感到非常滿足,但聚會過後,他感到非常失落,原因是他了解到眾人對他看重全因為他的金錢和權位......文章的內容大致符合題目要求,但內容就非常離地,閱歷稍為豐富的人都會覺得內容幼稚且不合常理;如此選材,分數也不會太高。*
    至於論說類的題目,很多考生背誦補習天王的例子而又不加思考,於是乎甚麼力克胡哲、乙武洋匡等例子在不同題目都見到;「不經一番寒徹骨,那得梅花撲鼻香」的語例亦隨處可見。本來以上的例子用得確切也不是壞事,但和文章的題目要求不合則效果適得其反。筆者給大家一個建議,如大家在應考時想不到貼切的例子,不妨想想自己熟悉的事例。例如2015年「獨學而無友,則孤陋而寡聞」,引用自己學習的過程中和朋友互相切磋砥礪的事例,不是很貼切題目要求嗎?*
    總之,選材貼地讓自己容易操作,而貼地的取材也會令評卷員增加好感!」

*關於20181題筆者亦有類似經驗,題目以重遊舊地有感為題,有考生化身為垂垂老矣的老人,這人因生意失敗而破產,後來他重遊舊日的社區探街坊,街坊的熱情讓他感到人間有情。雖然取材尚算符合題目要求,但由於該位考生對舊區、街坊等東西並不熟悉,故此取材十分離地,文章內容難令人產生共鳴。
*引用例子必須恰當,不然會有適得其反的效果,例如2018年有考生以韓非和李斯為例,指他們是生死與共的知己;又有考生誤以為莊子和惠施是水火不容的敵人。大家引例前,必須想清楚例子是否恰當,如不能百分百肯定,就請改用其他例子代替。


文:二喬工作室(中文教育)編輯部

請到二喬工作室面書讚好此文:

二喬工作室,提供不同類型文字,助你增廣見識,擴闊眼界:
二喬通識閱讀http://2kiu-ls.blogspot.hk/
浪蕩天涯 逍遙天下http://2kiu-workshop-travel.blogspot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