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進入中學文憑試時代,當年文言文的考材是《韓非子‧五蠧》,共設六題詞解:
- 州郡之吏操官兵、推公法。
- 民固驕於愛、聽於威矣。
- 民固驕於愛、聽於威矣。
- 跛牂易牧者,夷也。
- 布帛尋常,庸人不釋。
- 鑠金百鎰,盜跖不掇。
第1題的答案操解作命令、帶領。
第2題的答案固解作本來、一向。
第3題的答案聽解作服從、聽命。
第4題的答案夷解作平、平坦。
第5題的答案庸人解作常人、普通人。
第6題著的答案掇解作拿、拾起。
第1題的「操」字,其在古文中常見的用法可分動詞和名詞兩類。用作動詞可解持、拿,例如《左傳》「襄公三十一年」:「 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。」也可解掌握,如《商君書‧弱民》:「主操權利。」考材的「州郡之吏操官兵、推公法。」中的「操」字,用法和上例類近,從文意引申解作命令、帶領。用作名詞解德行、品格、操守,如《孟子‧滕文公下》:「充仲子之操,則蚓而後可者也。」
第2題的「固」字,其在古文的用法較為多變,其一是形容詞,解堅定,如:「法莫如一而固,使民知之。」(《韓非子‧五蠧》)其二是動詞,解安定,如:「 示天下無還心,以固項王意。」(《史記‧留侯世家》)其三是副詞,這種用法較常見,且變化亦多,可解作原來、一向,如:「臣固知王之不忍也。」(《孟子‧梁惠王上》)第2題的解釋正是此義。又可解當然,如:「州縣之設,固不可華也。」(柳宗元《封建論》)也可解姑且,如:「將欲歙之,必固張之。」(《老子》第三十六章)
第3題問「聽」字,多作動詞用,常見的解釋有以下幾種:其一是聆聽,如:「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,夫子式而聽之。」(《禮記‧檀弓下》) 其二是順從 、聽命,如:「民固驕於愛,聽於威矣。」(《韓非子‧五蠧》)第3題的解釋正是此義。另聽有時又會和「廳」相通,如:「大司馬府聽前有一老槐。」(《世說新語‧黜免》)
第4題問「夷」字,這字對同學頗陌生,較常見的解釋是古代對外族的統稱(含有貶義)。另外「夷」可作動詞用,解誅除、消滅,如:「一人有罪,而三族皆夷。」(《荀子‧君子》)。另又可作形容詞用,解平坦,如:「夫川竭而谷虛,丘夷而淵實。」(《莊子‧胠篋》)第4題的解釋正用此義。
第5題問「庸人」,這個解釋較簡單,庸人就是指普通人、平凡的人,如:「始以先生為庸人,吾乃今日而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。」(《戰國策‧趙策三》)
第6題問「掇」,掇字冷僻,但從字形多少可推斷到同手有關,多作動詞用。其一解拾取。如:「鑠金百溢,溢跖不掇。」(《韓非子‧五蠧》)考材正是問此義。其二解採摘,如:「掇幽芳而蔭喬木。」(歐陽修《豐樂亭記》)其三擇取,如:「博搜精掇,編而次之。」(白居易《與元九書》)可留意以上解釋都和手部有關。
文:Miss Ho第6題問「掇」,掇字冷僻,但從字形多少可推斷到同手有關,多作動詞用。其一解拾取。如:「鑠金百溢,溢跖不掇。」(《韓非子‧五蠧》)考材正是問此義。其二解採摘,如:「掇幽芳而蔭喬木。」(歐陽修《豐樂亭記》)其三擇取,如:「博搜精掇,編而次之。」(白居易《與元九書》)可留意以上解釋都和手部有關。
請到二喬工作室面書讚好此文:
二喬工作室,提供不同類型文字,助你增廣見識,擴闊眼界:
浪蕩天涯 尋覓桃源(旅遊消閒文字)http://2kiu-workshop-travel.blogspot.hk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