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

楊利成老師文選(7) - 四鰓鱸魚與「蓴鱸之思」

 【前言】

不經不覺,楊利成老師離開大家已有二年多。楊老師擔任「二喬工作室」顧問多年,他不像某些機構的掛名顧問,而是身體力行,對我們多所提點,匡正謬誤,閒來亦為我們撰寫篇章以饗後學。可惜二喬編輯部往往以太深奧不合中學生閱讀為由,每把文章束之高閣。

良師遠去,方知我們當初的決定甚為不當,如今我們重新整理楊老師的文字以供大眾瀏覽,希望能對後學有所裨益。從文章中可見老師治學之嚴,下筆之縝密。

楊老師的教誨與點撥,吾等永誌不忘。最後,謹以此系列的文章永懷老師的大德。


古人誤以為四鰓的松江鱸魚

四鰓鱸魚

松江鱸魚,舊籍以松江北門秀野橋下之鱸魚為最佳,餘皆不及,是以名傳。秀野橋下鱸魚之所以珍貴,原因有二:一為肉嫩味鮮,一為四鰓,是魚中極品。

  關於鱸魚的記載,最有名的是《後漢書.左慈傳》的故事:

(左慈)嘗在司空曹操坐,操從容顧眾賓曰:「今日高會,珍羞略備,所少吳

松江鱸魚耳。」放(左慈字元放)於下坐應曰:「此可得也。」因求銅盤貯水,

以竹竿餌釣於盤中,須臾引一鱸魚出。操大拊掌笑,會者皆驚。操曰:「一魚

不周坐席,可更得乎?」放乃更餌鉤沈之,須臾復引出,皆長三尺餘,生鮮可

愛。

即是後來《三國演義》記異人左慈,當著曹操面前,在許昌魏王宮池內,釣出鮮活的松江四鰓鱸魚,即席烹煮的故事來源。踵事增華,成為四鰓鱸魚而已。

  松江鱸魚,長不過尺,重不過斤。所謂「四鰓」,其實不然;實與常魚無異,祇具二鰓。由於在二鰓的鰓孔前,各有一呈鰓狀的凹陷,與鰓孔之形狀相似,乍看極似真鰓,歷來說為「四鰓」,以此傳奇。

  松江鱸魚的烹調方法,亦頗特異。為保持鮮美,不以刀割腹,祇用竹筷,從魚口插進魚腹,取出內臟,洗淨後放回腹中。投入湯中烹煮,久煮不老,保持鮮美。

蓴鱸之思

  與鱸魚有關的一個成語,叫「蓴(音純)鱸之思」,表示厭倦羈旅,懷念故鄉的意思。故事與張翰有關,見《晉書.張翰傳》及劉義慶《世說新語》。張翰字季鷹,吳郡人(即今江蘇)。永寧元年(301),齊王冏辟為大司馬東曹掾,官洛陽(即今河南)。翌年,翰因見秋風起,乃思吳中菰菜、蓴羹、鱸魚膾,曰:「人生貴得適志,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!」意思是說,人生在世,最重要是稱心愜意;何必為求取名位官爵,而離鄉別井,羈留在幾千里外的地方做官呢!於是就辭官而返歸故鄉。

  張翰是江蘇人,懷念家鄉,時刻都想著家鄉的美食:蓴菜羹、鱸魚膾。所以,蓴鱸之思」,就是懷念故鄉的意思。後世亦傳張翰有《思吳江歌》,曰:「秋風起兮佳景時,吳江水兮鱸魚肥;三千里兮家未歸,恨難得兮仰天悲。」都是借秋風鱸魚,表達對家鄉的思念。

案:文章標題為二喬工作室所加。文字由本工作室編輯,如有錯漏責任在本工作室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