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3月25日 星期日

指定文言篇章串講:詞三首之聲聲慢(1)



【導讀/背景】
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)八月,趙明誠因病去世,李清照四十六歲。時金兵入侵浙東、浙西,李清照追隨朝廷,由建康(今南京市)逃到浙東,飽嘗顛沛流離之苦。避難奔走,所有庋藏,喪失殆盡。國破家亡,丈夫去世,境況極為淒涼。亡國之恨,喪夫之哀,孀居之苦,凝聚心頭,無法排遣,《聲聲慢》就是在這背景下寫成。

【作者】
李清照(10841155年),自號易安居士,齊州人(今山東濟南市),與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合稱為「濟南二安」(辛棄疾亦濟南人,自幼安;李清照,號易安)。李清照父親李格非為北宋著名文人,約與蘇軾同時,母親王氏亦出自書香世家,李清照在父母的薰陶下,自小已對詩書音律有深刻的認識。十八歲,下嫁年長他三歲的太學生趙明誠。趙明誠是著名金石家,婚後夫妻兩人相處融洽,李清照過着幸福的生活,閒時在閨中作詞抒發閒愁。可惜好景不常,宋欽宗靖康二年(1127),金兵南侵,汴京淪陷,徽、欽二帝被擄,李清照隨夫南逃,兩夫婦於宋高宗建炎二年(1128)抵達江寧府(今江蘇南京),建炎三年(1129)趙明誠病卒,李清照傷心之餘亦失去依靠,更不幸的是趙明誠所藏的金石書畫被人所盜,晚年的李清照可說是貧病交困。其後李清照流居於杭州、金華一帶,傳聞她曾改嫁給張汝舟,但未幾離異。
    李清照精於音律,她的詞作喜用尋常語,格調淒婉悲愴,她將北宋的婉約詞風推上了高峰,世人稱之為「易安體」。其詞作可分兩階段,南渡前多寫閏中之情,思念遠行的丈夫是這時期詞作的主題;南渡後貧病交困,詞作淒苦悲涼,讓人深深感受家破國亡之痛。
李清照著有《易安居士文集》、《易安詞》,均已散佚,後人輯其詞作五十多首編成《漱玉詞》。

【抒情聖手】
李清照詞的抒情手法

相信無人否認李清照是抒情的高手,她寫的詞善於言情,相信是無人可以否認的事,下文將略談其抒情手法。
直抒胸臆是李清照常用的手法,例如:「故鄉何處是,忘了除非醉」(《菩薩蠻》),直接抒發思念故鄉之情。「感月吟風多少事,如今老去無成。誰憐憔悴更雕零,試燈無意思,踏雪沒心情」(《臨江仙》),直接寫出自己已年華老去,無心情遊玩的感受。「這次第,怎一箇愁字了得」(《聲聲慢》),直言一個愁字不能概括內心的淒苦,令人讀來神傷。
其次是借物抒懷,例如:「寂寞深閨,柔腸一寸愁千縷。惜春春去,幾點催花雨」(《點絳唇》),借春雨抒發在閨中思念丈夫之苦。「莫道不銷魂,簾捲西風,人比黃花瘦」(《醉花陰》),借黃花而自憐,說出自己因相思而比黃花還要消瘦。「守着窗兒,獨自怎生得黑。梧桐更兼細雨,到黃昏,點點滴滴」(《聲聲慢》),一個寂寞的人守在窗旁,已是十分淒苦,更兼窗外點點滴滴的細雨打着梧桐,令寂寞的人更加難熬。
其三是聯想豐富,例如上文提到用黃花的瘦聯想到自己的清瘦,產生同病相憐的效果。又如:「只恐雙溪舴艋舟,載不動,許多愁」(《武陵春》),心中的愁連船也不能乘載,比喻巧妙,聯想豐富。「雁過也,正傷心,卻是舊時相識」(《聲聲慢》) 雁兒傳信,這是古人常說的事。李清照見到雁兒掠過長空,想到這是大家熟悉的朋友,總應會送書過來,可是牠卻十分冷漠,沒有留下片言隻語,此情此景,真是傷心頂透了。作者由雁起興,帶出自己傷心之情,構思獨特。

(未完,待續)

文:廖sir、二喬工作室(中文教育)編輯部

請到二喬工作室面書讚好此文:
瀏覽二喬新設網頁,可獲取更多語文資訊:

二喬工作室,提供不同類型文字,助你增廣見識,擴闊眼界:
二喬通識閱讀http://2kiu-ls.blogspot.hk/
浪蕩天涯 尋覓桃源(旅遊消閒文字)http://2kiu-workshop-travel.blogspot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