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

文言指定篇章串講:勸學(4)


《勸學》(4)

【文體介紹】
    《荀子》共三十二篇,是先秦散文成熟期的作品。《荀子》以散文形成寫成,喜用比喻,論證生動是其特色。

【主旨】
    本文選錄《荀子‧勸學篇第一》的三個片段,旨在說明學習的重要性,並指出學習要點滴累積而成,以及專心學習才能有所成就。

【文章分析】
內容分析
    文章選自《荀子‧勸學篇第一》,全文選錄了《勸學》的三個片段。
  片段一由「君子曰:學不可以已」至「則知明而行無過矣」,此部分指出學習的重要性。片段二由「吾嘗終日而思矣」至「善假於物也」,此部分說明君子和常人的本性沒有分別,成功與否在於後天學習,帶出客觀條件的重要性。片段三由「積土成山」至「用心躁也」,說明學問要靠點滴的累積及學習的過程必須專心。三個片段不相連貫,但當中可窺見荀子重後天學習的思想。
    文章的開首開宗明義地說「學不可以已」,說明人的一生要不斷學習,再以「青出於藍」、「冰寒於水」作比喻,類推至君子豐富自己的知識,加上自我反省,就能聰慧明察,帶出學習可以變化氣質的道理。
    「吾嘗終日而思」一節,作者連用五個比喻,說明借助外物帶來的好處,藉以說明個人的成功關鍵,就在於善用客觀的條件,而這些條件不是天賦的,是從後天學習而獲得的。「君子生非異也,善假於物也」──清楚點明段旨。
    「積土成山」一節,作者以小流可成江海、跬步可達致千里、駑馬可走一天等例子說明知識要點滴累積,才能成就大學問。再指出有恆心有毅力,「鍥而不舍,金石可鏤」,就能取得成就。另外,用蚯蚓及蟹對比,說明學習要專一。
     由此可見,選錄的三個片段雖然沒有連貫性,但均突顯了後天學習的重要性,這和荀子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。
技巧分析
    《勸學》一文,可見荀子文字簡明深刻,論證嚴謹,善用設例,巧用排偶等特色,現略說如下:
    簡明深刻:第一節「學不可以已」,只用五字已點明了學習的重要性,開宗明義,已收點明題旨之效。另外第二節「善假於物」,用四字指出借助外力的重要性,簡明深刻,令人讀後難忘。
    論證嚴謹:全文用了不同的論證手法,為令同學易於理解,現分述如下:
(1)   比喻論證:全文運用了很多比喻,例如以登高博見、登高招手、順風而呼、假輿馬及舟楫,說明君子和常人本性無分別,只是君子擅長借助外力,比喻恰當,讓人易於理解。
(2)   類比論證:和先秦很多思想家一樣,荀子喜用類推之法作推論,文章開首以「青出於藍」和「冰寒於水」為例,說明學習能改變氣質,再類推至君子因為依靠後天學習,所以能自我反省,變得聰慧明察。
(3)   對比論證:以蚯蚓()和蟹兩物對比,前者雖然沒有爪牙之利,卻能上吃泥土,下飲泉水;後者雖然有六隻腳二隻鉗,卻要依賴其他動物的洞穴才能生存,正反對比,論證專心一致是學習有所成的關鍵。
善用設例:文章用了很多設例,例如騏驥和駑馬,前者一跳不能超過十步,後者不停走路,可以走一天的路程,從而可見不斷學習是成功的關鍵。這些設例,令人更易理解文章背後的道理。
巧用排偶:文章有很多排偶句,例如:「青,取之於藍而青於藍;冰,水為之而寒於水」(偶句)、「積土成山,風雨興焉;積水成淵,蛟龍生焉;積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聖心備焉」(排句),排偶句除增加文章的氣勢外,又予人一氣呵成的感覺,可增強文章的說服力。


(《勸學》系列完)


文:廖sir、二喬工作室(中文教育)編輯部

請到二喬工作室面書讚好此文:

瀏覽二喬新設網頁,可獲取更多語文資訊:

二喬工作室,提供不同類型文字,助你增廣見識,擴闊眼界:
二喬通識閱讀http://2kiu-ls.blogspot.hk/
浪蕩天涯 尋覓桃源(旅遊消閒文字)http://2kiu-workshop-travel.blogspot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