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

文言指定篇章串講:逍遙遊(4)


《逍遙遊》(4)
【文體介紹】
        上文屬哲理散文,即藉文字談宇宙人生之道。《史記‧老子韓非列傳》中說:「莊子者,蒙人也,名周……故其著書十餘萬言,大抵率寓言也。」所謂寓言,是指「寄寓之言」,司馬遷指出《莊子》一說十餘萬言的內容,皆是有所寄託。選文的兩則故事,正正貫徹了寄託的特點,莊子借「惠施之大瓠」和「不龜手之藥」的故事,寄託了無用之用的道理。莊子喜用寓言去談哲理,在文章中發揮其如汪洋大海般的想像力,在先秦散文中可說別樹一幟。

編案:西方的寓言(fable),指含有教訓、諷刺意味的小故事,和傳統中國對寓言的解釋略有不同。

【主旨】
本文選錄《逍遙遊》中的兩則故事,第一則講述魏王送給惠子一個大葫蘆,可是這個大葫蘆毫無用處,惠子於是把它擊碎。莊子就此說了「不龜手之藥」的故事,宋人用這種藥作漂洗工作時使用,但有人卻買下此藥進獻吳王而得到封地,從故事帶出「善用其大」的道理。
第二則故事講述惠子有一棵大而無用的樗樹,莊子藉此帶出樗樹正因為看似無用,所以可以避開斧斤,從而帶出「無用之用」的道理。

【文章分析】
內容分析
        文章選自《莊子‧逍遙遊》的後半部分,所謂「逍遙」,是指不受約束,自由自在處身於天地間。
選文通過惠施和莊子的對話,帶出「無用之用」的主題。文章可分作兩部分,第一部分是惠子提到魏王送給他一個大葫蘆,惠子認為葫蘆大而無用,於是把它打破。莊子指惠子「拙於用大」,並說出不龜手之藥的故事,故事講述某宋國人有一種「不龜手」的藥方,他們世世代代從事漂洗棉絮的工作,宋人就利用這種藥方方便工作。後來有人買下這藥方,並把藥方獻給吳王,吳王任命這人為將領,他在冬天帶軍隊和越國交戰,因為他把不龜手的藥給士兵使用,把越人殺得大敗,結果他得到吳王封地。莊子藉這個故事,說明所謂用,其實有不同的方法;惠子認為大葫蘆無用而把它打破,不如想想葫蘆的其他用途,例如把它變成大樽,成為自由自在浮於江湖的工具。
        第二部分惠子說它有一棵大而無用的樗樹,樗樹的樹幹臃腫,分枝彎彎曲曲,沒有木匠會採用它。莊子回應說狌狸東西跳躍,卻經常踏中捕獸器而喪命;斄牛身軀龐大,連鼠也不能捕捉。莊子的意思是有用與無用只是主觀判斷,惠子的樗樹如果種在人煙稀少的廣漠,在樹下徘徊躺臥。樗樹不會受斧頭砍伐,它在世俗眼中的無用,就正正可以給人們盡其所用。
        惠子關於有用無用的看法,是一般世俗人的看法,他只看重事物的實際功效。莊子則希望人類打破主觀的成見,從不同的角度看萬事萬物,一些看似無用的東西,如惠子所說的大葫蘆、樗,實際上可有大用;一些一直以來只有某種用途的東西,如故事中的不龜手之藥,加以變通就可以有其他用途;一些看似靈巧惹人羨慕的東西如狸狌之類,自身陷入險境也不自知,而笨鈍如斄牛可能令人覺得大而無當,卻因此得享天年。凡此種種,可見有用無用全是人類的成見,而人類亦不善於從大的方面運用不同的事物(「拙於用大」)。假如我們能善於用大,則可以自由自在而無所拘束,好像用大葫蘆浮游於江湖,利用樗樹徘徊躺臥,可見莊子所提的「無用之用」,是和他所提倡的「逍遙」互相呼應的。
技巧分析
        莊子所運用的語言是獨特的,《莊子‧寓言》:「寓言十九,重言十七,巵言日出。」意思是指《莊子》一書,寄託之言(寓言)佔他的言論十分之九,引用前賢古人的說話(重言)佔十分之七,荒誕不經、不依常理的言論(巵言)經常出現。從選文中,我們可窺見莊子文字的特點,莊子和惠子討論無用之用,他不是對惠子的看法逐點駁斥,而是用說故事的方法,而這些故事均寄託了莊子對有用、無用的看法,屬「寓言」。「重言」不見於選文中,但莊子對大瓠、狸狌、斄牛的看法都是異於常人,表面看似荒誕不經,屬「巵言」。
        除此之外,莊子巧置譬喻,如形容惠子頭腦不靈活是「有蓬之心」。又常用誇飾之法,例如指惠子種成的葫蘆容量竟達五石、形容斄牛是「其大若垂天之雲」! 這些寫法,可增加文章的趣味性,我們讀莊子的文章,可細心欣賞其如江河大海的無窮想像力。

(《逍遙遊》系列完)


文:廖sir、二喬工作室(中文教育)編輯部

請到二喬工作室面書讚好此文:

瀏覽二喬新設網頁,可獲取更多語文資訊:

二喬工作室,提供不同類型文字,助你增廣見識,擴闊眼界:
二喬通識閱讀http://2kiu-ls.blogspot.hk/
浪蕩天涯 尋覓桃源(旅遊消閒文字)http://2kiu-workshop-travel.blogspot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